摘要:在社会资源、信息资源、人脉资源等等,都向他们倾斜的情况下,高高在上的富人们对穷人的态度,只会更加轻视和冷漠。虽然贫能让人礼薄行简,穷能使人惆怅失志,然而穷人就会残忍,穷人就生奸计,这话就说得太过了。

近闻作家贾平凹有言:“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我总感觉这句话似曾相识。终于记起在歌剧《白毛女》中,有一句类似的台词,原话是“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是大管家穆仁智在大年三十上门催债的时候,对杨白劳说的话。

杨白劳为什么被逼债,不是因为他没有契约精神,成心赖账;也不是因为他懒惰懈怠,不好好种地。而是田租盘剥太重,根本无法缴齐;因病借了驴打滚的高利贷,永远也还不清。在《白毛女》中,杨白劳种地之余还兼做豆腐卖,一年到头勤劳节俭,累死累活,却依然受穷。这说明在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环境下,他的努力,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劳动者越是勤恳,占有社会资源的阶层就越富有,劳动者就越受穷。

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血淋淋的,这句话是真理。富人们一部分是依靠背景关系,占据了有利的社会资源。一部分是通过巧取豪夺,完成了最初的财富积累,真正勤劳致富的只是少数。在社会资源、信息资源、人脉资源等等,都向他们倾斜的情况下,高高在上的富人们对穷人的态度,只会更加轻视和冷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们的温柔,是要分对象的;他们的良心,是要看情况的。

虽然贫能让人礼薄行简,穷能使人惆怅失志,然而穷人就会残忍,穷人就生奸计,这话就说得太过了。岂不闻:君子固穷。杨雄写《逐贫赋》,韩愈作《送穷文》,贫神不退,穷鬼不去者,欲依其清贫,全其德操也。所谓“德不孤,必有邻”,这个邻是穷而非富。《叔向贺贫》中,认为穷可贺而富堪忧。因为贫且简近于道,富而骄必败乱。大富豪石崇令美人行酒,来客饮酒不尽,就杀掉美人,这难道就是富人的温柔?伯夷叔齐采薇首阳,颜回终生穷居陋巷,他们生何奸计,对谁残忍了?

《管子》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也。”工人制造用具,农民种收粮食,商人流通物品,作为读书人的“士”,除了提供精神消费品之外,还有个重要的责任,就是要用他们的学识,起到上情下导,下情上达的作用。宋玉作《风赋》暗寓讽劝:欧阳修写《朋党论》对上直谏。柳宗元《捕蛇者说》,白居易《卖炭翁》,则真实地反映民生疾苦,希望“观人风者得焉。”

在过去,即使是编故事的小说家,作品也以抑恶扬善,导人向上为主题,充分体现了文化的社会功用。而现在的一些文化人,不是拜倒在权力下,就是迷失在金钱中。不是深入生活,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而是喜欢挖掘人性的缺点并加以放大,谁肯为穷人们发一言?不发一言也就罢了,贫穷也不该讨他们的嫌吧。陶渊明归田,“环堵萧然,箪瓢屡空”;苏东坡遭贬,“斋厨索然,日啖荼芋”,可他们却能怡然自乐,忘怀得失,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遗憾的是,财富的多寡成了如今唯一的价值取向,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就连今天的文化人,都无法理解了。

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惜名节,守道义;小人重货财,贪利禄。是故君子虽穷,能安贫乐道;小人若穷,多奸诈残忍。君子若富,能扶危济困,小人若富,必冷漠薄情。不怕贫寒君子,就怕乍富小人。归根结底,穷和富不是问题,问题是穷或富的,究竟是什么人。

综上所论,贾平凹的那句话,我觉得如果改成:“小人贫穷容易残忍,君子富贵常常温柔”,这样应该更恰当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