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作为一个新旧交替、文化积淀深厚的时代,在历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至今仍然为人所称颂的逸闻趣事。

在民国时期,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而他们往往又关系密切甚至于同属某个家族,如梁启超、梁思成父子,鲁迅、周作人兄弟等,展现出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文化盛况。


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有着这样令人叹服的家世背景。

浙江海宁,作为我国东南地区的文化名城,民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今天的主人公蒋英,正是降生在这个神奇的文化名城。

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而她的两位表亲也是名声显赫,表哥徐志摩是著名的诗人,而表弟则是被誉为“新武侠奠基人”的金庸。

抛开这些不谈,蒋英自己后来也成为音乐教授和高音女歌唱家。而她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则是她跟“两弹元勋”钱学森的浪漫情缘。

结缘幼年,成为兄妹

说起他们两人的故事,就不得不提他们两家的交情。


蒋英的父亲蒋百里与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求学时的同窗,又因为志趣相投,最终成为了好朋友。蒋百里与夫人一共育有五个女儿,蒋英排行第三,而钱均夫却只有一个独子,正是钱学森。

恰逢蒋英三岁的时候,父母带着她来到钱家作客。

长得水灵可爱的蒋英,一下子就得到了钱夫人的喜爱,主动恳求蒋百里夫妇同意将蒋英过继到钱家。出于对两家情谊的考虑,蒋百里夫妇最终同意把蒋英交给钱家“带一带”。

就这样,蒋英来到了钱家,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

钱夫人更是欣喜地替她改名为“钱学英”,由此蒋英成为了钱学森异父异母的亲妹妹。

年纪稍大的钱学森对这个“从天而降”的妹妹自然是千依百顺,十分宠爱。同居屋檐下的两人愉快地度过了幼年时光,结下了“两小无嫌猜”的情谊。只是谁也没有料到的是,这对青梅竹马的兄妹,最终会成为携手一生的夫妻。


分隔两地,聚少离多

后来,出于对蒋英的思念,蒋家最后还是把蒋英接了回去。一直对蒋英宠爱有加的钱夫人自然舍不得,仍把蒋英认作干女儿,还半开玩笑地说希望蒋英以后能做自己的儿媳妇。蒋英继续跟钱家人保持着密切的交往,还会和才华横溢的干哥哥钱学森一起学习、出游。

1935年,时年二十三岁的钱学森出国留学。就在临行的送别会上,蒋英为钱学森弹奏了一曲钢琴曲,还把自己的《唐诗》送给了钱学森。

已经步入青春年华的两人,不知不觉间埋下了爱情的种子。自此十余年,两人分隔两地,很少再有相聚的机会。

再度重逢,表明心迹

1947年,已经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钱学森回到上海,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阔别祖国多年的钱学森与蒋英重逢。


这时,曾往欧洲深造学习音乐的蒋英已经成为了轰动上海的女歌手。相貌堂堂而又学业有成的钱学森成为了上海许多名媛小姐心仪的对象,许多人知道蒋英一家跟钱学森的关系,都托关系希望蒋英能为她们结识钱学森牵线搭桥。

蒋英也认为已经36岁的钱学森确实到了应该谈论婚事的年纪了,就主动地承担了红娘的责任,明里暗里地想给钱学森介绍对象。

然而钱学森的反应却让蒋英暗自纳闷,面对蒋英介绍来的大小姐,钱学森反应冷淡,甚至有点爱搭不理。而在跟蒋英单独见面的时候,钱学森又表现得相当热情活跃。

就当蒋英感到十分诧异的时候,钱学森在回美深造前主动跟蒋英会面,鼓起勇气的钱学森红着脸向蒋英表白,希望这位青梅竹马的干妹妹可以成为自己一生的爱侣。

面对钱学森的突然告白,蒋英的内心万分震撼,不过,蒋英回想起与干哥哥钱学森的点点滴滴,发现自己对钱学森也是无法割舍,最终接受钱学森的告白。

相守一生,不离不弃

蒋英与钱学森相互表明心迹后,迅速走进了婚姻殿堂。婚后,蒋英跟随钱学森前往美国,伴随钱学森继续深造。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和蒋英都盼望着回到久违的故国,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力。


然而,美国不愿意让已经掌握导弹火箭技术的钱学森回国,甚至将他关了起来。

面对磨难,蒋英不离不弃地支持丈夫的选择,积极发动亲友和舆论,营救被关押的钱学森。1955年,久经磨难后,钱学森最终携蒋英归国,开启了新生活。

回国后,钱学森和蒋英都继续着自己的事业,两人的后半生为新中国的发展尽心尽力,作出巨大贡献,必将名留史册。而两人由兄妹而成夫妻,最终携手几十年,共渡风雨,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参考资料:《钱学森传》 《两弹一星元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