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商行,从南至北,有姜祖荣酒坊、李德标木行、曹桢祥烟行、恒丰米行、王炳高棺材铺、孙玉林豆腐坊、杨明官粪行、顾五宝染坊、南义记米行、郭家糠行、杨家石灰行等。当时,南河头还有两条双人双橹手摇快班船:一条是濮院至王店的,当天来回,早上从濮院开出,下午从王店返回。

1

江南水乡濮院镇,水网交织,沿河成街。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全镇东南西北四个地方各成集市,商行店铺林立。其街市繁华,以西河头为最,其次要算南河头了。

南河头有条“女儿桥河港”。这条河港,从女儿桥往南一直到聚星桥,有近一里路长。河港西岸有一长埭房子,都是经营商铺,其地名,濮院人一直称作东港厂(厂,读音海,hai,即河港边)。

东港厂,是南河头商业兴旺的“龙头”。

这一地带,河港旁边都是用块石砌起来的石浜岸,石浜岸上常装有几个圆形铁环,为船只在河边停靠时系船所用;停船上岸的地方砌有石起步“桥洞”,(桥洞:濮院土话,即河、岸间的石级台阶),船上人员可以从石台阶走到岸上。

东港厂浜岸上有木结构廊棚,地面是青石板,有的地方在河边装有木质靠栏,当时称为“河岸靠”,可以坐在那里休息或看看水景。每天上午,有数十条航船从远近农村摇来,出售农副产品、采购生活用品,很是热闹。

这一带,商行林立,行业众多,商铺都具有相当规模,显露出一派繁荣景象。这些商行,从南至北,有姜祖荣酒坊、李德标木行、曹桢祥烟行、恒丰米行、王炳高棺材铺、孙玉林豆腐坊、杨明官粪行、顾五宝染坊、南义记米行、郭家糠行、杨家石灰行等。这些商行,都在女儿桥河港畔。

2

1942年夏,我经人介绍,到曹桢祥烟行学生意。那时,我15岁,刚走出家门,在这个地方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新鲜事,在东港厂一带度过了美好的青春。

曹桢祥烟行,四开间门面,五埭进深,前面三埭是收购烟叶的场地和堆放烟叶的仓库;后面两埭是茧行,有一个大型竹结构茧楼,还有烘茧子的茧灶间。

夏秋季节,烟叶上市,烟农们用航船装着成捆烟片,蜂拥前来出售。收购的烟片,经过烟包师傅的精心整理,分为脚烟、皮子、顶烟、秋烟四大类,各打成一百多斤重的烟包。

秋后,多名江苏烟商老板来濮院采购,用大船运往江苏常熟、无锡、常州等地。

茧行在春茧收购期间,蚕农们川流不息地前来出售蚕茧,有肩挑,有船运,使这里成了闹市区。茧行把收购的大量蚕茧烘干,然后装成很多长型大茧包,再运往外地。

姜祖荣酒坊,以粮食为原料,酿制白酒。酒坊内有许多大缸,制作出的白酒不但供应全镇酒家饭店,江苏等地的酒商老板也开大船来装运。这个酒坊,制酒后的酒糟可作为猪饲料,所以常年饲养着数十头肉猪。

南义记米行,有下岸、上岸两埭房子,中间是行人过道。靠河边的下岸是收购粮食的场地,上岸是粮食仓库。每年,小麦、蚕豆、稻谷等农产品上市季节,商人在这里大量收购,再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地,购销两旺。

杨明官粪行,却是另有趣味。店主雇有长工,每天轮番到镇上老百姓家倒马桶,把一担担大粪倒在河岸边的“赤膊船”(即敞口船)里,其时,便有农民前来购买大粪。

一般农民摇船来,把“赤膊船”里的大粪“驳”(即舀)到自己的船里,回去用作农作物肥料;也有把整船大粪摇去,用完后再来还船付钱的。

当年,粪行老板收入不菲,人们对这种“不花本钿生意”很是羡慕。民间,流传着杨明官的祖上为独家获得倒粪权,不顾性命地用手在烧沸的滚油锅里摸起铁秤驼的故事。

3

东港厂这个地方,在上午落市以后,就有做小生意的赶过来了,有酒酿阿大卖酒酿的,有挑着担子卖豆腐的,还有卖油沸豆腐干的,很热闹。下午,这里很清静。

这个时候,石浜岸上已打扫干净,主妇们聚在一起,拉家常,在河边洗衣、淘米,年轻人还会在这里摇船、钓鱼。傍晚时分,阵阵东风徐徐吹来,这里成了情侣们谈情说爱的幽静场地。

当时,南河头还有两条双人双橹手摇快班船:一条是濮院至王店的,当天来回,早上从濮院开出,下午从王店返回;一条是濮院到硖石的,隔日来回,上一天早上从濮院开出,次日下午从硖石返回。

这两条快班船,都停靠在女儿桥河港北段郭家糠行河埠一带。在当时,公路交通落后的情况下,这两条快班船给濮院南河头增添了许多商机。

岁月流逝,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女儿桥河港犹存,东港厂地名犹在,而东港厂原来的楼房、院子、经商场地以及十分整齐的石浜岸已所剩无几。

特别令人惋惜的是,那长长的、舒适的、令人怀念的廊棚,已不复存在。如今,古镇正在逐步修复,人们期待看到这个地方的新面貌。

--END

文/姚镌明 潘海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