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削藩失败,最后造成自己丢了皇位。


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削藩操过急。一年之内就一连削掉了五个藩王。而且削藩所用的理由,都不充分。同时,对所削藩王的处理,又毫无章法,简单粗暴,冷酷无情。这也就造成了朱棣快速起兵,把他推翻。那么朱允炆为什么会那么着急地削藩呢?答案出乎意料!


明太祖朱元璋死的时候一定是带着笑容,将大好河山交给自己的孙子。他相信,自己已经将孙子皇权之路上,所有的荆棘都已经拔除,这样一个铁桶江山足够让自己的好孙子施为让他成为一个和尧舜齐名的明君。

可是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心中却无比的沉重,诚然,自己的皇祖父将那些尾大不掉的功臣们统统干掉,有效地巩固了自己的皇权。可是另一方面,爷爷却让自己的那些如狼似虎的叔叔们手握重兵,出镇地方。


虽然朱允炆深受朱元璋的喜爱,但事实证明他还是太过年轻了。朱允炆知道藩王势力做大后对皇权的影响,但没有想到现在的藩王已经拥兵自重,很难在他们身上剥夺利益,可朱允炆一脸天真的认为只要自己发出削藩政策,手下的那些藩王必须要听从,要不然就是反抗圣旨,这种接连削藩自然会导致藩王不满。

朱允炆登基后着急削藩,最根源的原因是他不认可朱元璋的布局,认为藩王这种玩意压根就不应该存在。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削藩没什么不对的,但朱允炆明显是心急了。事实上小朱同志根本就没想过“削藩”,他主张的其实是“废藩”。这才是他玩脱了原因。

全国稍微重要一些的大城市几乎都在藩王的控制之下,登基后的建文帝无异于周天子,所真正完全控制的地方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谁都会选择削藩以保江山。可惜,年幼的朱允炆毕竟不是年富力强正当年的叔叔们的对手,最终兵败如山倒,建文帝本人不知所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