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鉴于整编74师位于国军战线中央,附近有大量友军,因此粟裕以华野2、3、7、10四个主力纵队和1纵4个团负责打援,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鲁南、滨海军区等地方部队。除此之外,表面上看国军增援部队声势浩大,有十个整编师的兵力,但所谓“远水不解近渴”,真正离74师比较近的只有李天霞的83师和黄百韬的25师。

1947年,国民党全面进攻失败后,转而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在山东战场上,国军先后集结了24个整编师,共计45万余人,部队分为三个机动兵团,向解放区步步蚕食。要想扭转战局,华野就必须要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恰在此时,张灵甫指挥的整编74师孤军深入,粟裕大将抓住战机,指挥华野27万大军把整编74师包围在了孟良崮。

众所周知,整编74师是蒋介石的嫡系王牌,张灵甫又是他的心腹爱将。得到前线战报后,蒋介石立刻调集十个整编师,不顾一切向孟良崮增援。这十个整编师分别是新泰的11师、蒙阴的65师、桃墟的25师、青驼寺的83师、河阳的第7军、48师、第5军、64师、20师和9师。

当时整编师相当于军一级的建制,十个整编师加起来,兵力起码有20万。按理来说,华野总共才27万部队,为何十个整编师来增援都无济于事呢?我们先看看华野打援部队有多少?

早在展开孟良崮战役前,粟裕就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鉴于整编74师位于国军战线中央,附近有大量友军,因此粟裕以华野2、3、7、10四个主力纵队和1纵4个团负责打援,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鲁南、滨海军区等地方部队。围点打援是我军的强项,在他们的密切配合和英勇战斗下,国军增援部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孟良崮战役只打了三天三夜,华野布置的这些打援部队,拖住敌人无疑是足够了。

除此之外,表面上看国军增援部队声势浩大,有十个整编师的兵力,但所谓“远水不解近渴”,真正离74师比较近的只有李天霞的83师和黄百韬的25师。但李天霞和张灵甫素来不和,因此他只派了一个连携带电台接近74师,冒充是执行掩护任务的19旅,并命令最靠近74师的57团可以随时撤退。李天霞这无疑是“见死不救”,因此能帮上张灵甫的只有黄百韬了。

大家都知道,黄百韬出身于杂牌军,没什么强硬的靠山,晋升都是靠战功来的。因此每逢恶战,他从不畏缩,是国军出了名的悍将。孟良崮战役,黄百韬顶着部队打光的风险,愣是拼死救援。他以连营为单位,在炮火的掩护下,连续向华野阵地发起集团冲锋,相继攻占了覆浮山、界牌,离74师只隔了天马山一处阵地。黄百韬一鼓作气,继续指挥部队发起最后冲锋。

负责阻敌的是华野1纵1师四个团,当时已经伤亡殆尽了,好在4纵1个营碰巧路过,师长廖政国当即拦下他们,将其投入到天马山战斗。此时黄百韬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这1个营的生力军愣是击退了他最后一次进攻。由此可见,74师没能被救出来,一方面是华野的英勇阻击,一方面是国军人心不齐,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