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即位以後,開啓了“永樂盛世”,他在位期間,北征蒙古,南征安南,還促成了鄭和下西洋這樣的壯舉,可以說是一個“千古一帝”,但是卻在去世多年以後,其位於太廟中的牌位卻差點被明世宗丟掉,這是爲什麼呢?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並不是朱元璋立爲太子的人選。於是,朱棣、朱棡、朱樉等皇子被朱元璋分別派到不同的領地去當藩王,來維護明朝的統治。

朱棣爲燕王,朱樉爲秦愍王,朱棡爲晉恭王,他們三人一直都是明爭暗鬥,想要奪嫡的人。只不過,太子之位早就是朱元璋嫡子朱標的了。太子朱標在1392年,從陝西回到京中的時候,因爲感染風寒,無藥醫治,最後病逝。朱元璋爲了牽制燕王、秦愍王以及晉恭王三方過於強大的勢力,在朱標死後,馬上就立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爲皇太孫。

雖然秦愍王朱樉和晉恭王朱棡,也是覬覦皇位的人,但是他們在朱元璋去世之前,都因爲得病去世了,這樣只剩下了燕王朱棣唯一一個實力強大的藩王。1398年,朱元璋薨逝,皇太孫朱允炆登基。

朱允炆忌憚於燕王朱棣手上的軍隊,於是在暗中一直都在削弱朱棣的勢力,並且相繼削了齊恭王、湘獻王、代簡王的藩王稱號,將他們貶爲庶人。燕王朱棣當然不能就看着朱允炆削弱藩王勢力,於是發動“靖難之役”。這場戰爭持續了大概三年,也就是在1402年,朱棣成功擊敗朱允炆,登基稱帝,只不過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棣即位之後,創造出了“永樂盛世”,同時也不斷在擴大明朝的版圖,還讓鄭和下西洋,增強國力。只不過也有人說,鄭和下西洋就是爲了去找下落不明的朱允炆的。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明世宗的祖宗,一個可以被稱爲“千古一帝”的朱棣,牌位差點就被移出太廟。

明世宗是興獻王朱祐杬的兒子,而朱祐杬是明憲宗朱見深的第四個兒子,只不過,他是一個藩王。

這樣一個藩王的兒子,能登上皇位完全可以說是幸運。明世宗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弟弟,明武宗朱厚照薨逝的時候,沒有子嗣,朝中大臣根據《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將明世宗朱厚熜定爲了下一個皇位繼承人。

就這樣,明世宗朱厚熜幸運地登上了帝位,而且在即位之後,還試圖將自己的父親,一個藩王牌位放入太廟之中。

除此以外,太廟中一直都只能擺放7個先祖的牌位,也就是 “天子七廟”,“七廟”指的就是高祖廟、曾祖廟、祖父廟、父廟、高祖的父親和祖父廟,以及始祖廟。

明世宗的輩分算起來,和朱棣的關係是最遠的。因此,明世祖試圖把朱棣的牌位移出太廟,把自己父親的牌位加上去。當然,朱棣的影響力過大,很多大臣都對明世祖這個行爲表示強烈反對的,明世祖最終沒有撤下朱棣的牌位,而是把明仁宗的牌位移出了太廟。

參考資料:《明實錄》、《明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