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頻繁降價引發車主集體訴訟,特斯拉一邊應訴一邊繼續降價

來源:出行一客

作者 | 郭宇、王靜儀、黃姝靜

特斯拉公司5月將上海生產的Model 3標準版車型在中國直接降價1萬元之後,5月14日國產Model 3長續航版車型在中國又變相降價2萬元。 

5月14日,有外媒放出風聲,特斯拉Model 3長續航版價格將下調2萬元。下午17點20分,特斯拉官方微博發佈了一則消息,表示在7月22號補貼過渡期結束後,國產Model 3 長續航後輪驅動版售價將保持爲人民幣34.405萬元,即消費者到手價不變。 

“7月22日之後補貼就沒了,價格本應該漲的。”特斯拉相關人士告訴《財經》記者,而現在價格保持不變,相當於降價。目前Model 3長續航版可享受的補貼金額爲2.25萬元,扣除補貼後的到手價爲34.405萬元。特斯拉宣佈在7月22日補貼過渡期結束後Model 3依舊維持原價,則意味着廠家自掏腰包貼了2萬元的補貼錢。 

根據國家最新公佈的《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的要求,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Model 3長續航版不在其列,未達到該要求的車輛即日起至2020年7月22日過渡期期間仍可享受原有補貼。 

因此,外媒報道的國產Model 3長續航版價格將下調2萬元,指的是補貼前價格退坡,這和特斯拉官方微博宣稱的7月22日之後到手價保持不變,可以理解爲同一件事。

業內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廠家自己貼錢,以保證補貼減少後消費者到手價不變,這樣的變相降價比較常見,是廠家的一種促銷手段。 

“熱衷”調價的特斯拉,在給自己帶來收益的同時,也引來了車主的“集體訴訟”。據上海法院訴訟服務網顯示,5月和6月間,特斯拉汽車銷售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將以被告身份面臨十多起買賣合同訴訟,其中6月9日單日就要應訴5起。

《財經》記者撥通了其中一樁訴訟的原告公司的電話,獲悉該公司連同多位自然人車主集體因爲降價而起訴特斯拉。“我們公司是去年70多萬買了一輛進口特斯拉,因爲稅率變化很快就降價了,所以我們和其他車主發起了集體訴訟,主要訴求就是要退差價。”

據上述人士所說,包括該公司在內的多位特斯拉車主已組成集體訴訟小組,並有專人負責訴訟方面的執行事務。

這次的官宣價格能撐多久?

每個月都在調價的Model 3

2018年7月,馬斯克公開表示,美國工廠已經實現每週5000輛Model 3的產能目標,當時距離Model 3在全球交付剛過去一年。

完成產能爬坡的Model 3,此後的價格再沒有“安分”過。 

根據《財經》記者統計,Model 3的售價變動有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2018年7月(美國工廠完成每週5000輛Model 3產能目標)、 2019年6月(國產Model 3開始預售)、2020年1月(國產Model 3向普通用戶正式交付)。 

據《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底,Model 3價格調整6次,平均每兩個月調整一次,其中以降價爲主,全系車型最高降幅曾超40萬;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Model 3價格調整了6次,平均1個半月調整一次,4次爲官方降價,全系車型最高降幅3.35萬元。 

而在過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國產Model 3價格已經經歷了先漲後降的兩次調整。4月23日,國家發佈新能源最新補貼政策,國產Model 3標準版和長續航版的兩款車型由於價格均超過30萬,後續無法享受原有補貼金額,政策發佈第二天,兩款車型的到手價分別上調4500元和5000元。5月1日,特斯拉中國再次調價,將國產Model 3標準版售價下調到30萬以內以享受補貼,由此到手價也回落爲27.155萬元。

從整體趨勢來看,Model 3一直在降價。目前國產Model 3標準版到手價已經比最初進口同型號降低10萬餘元,對比國產同型號最初售價也降低了5.6萬餘元。而Model 3長續航版到手價34.405萬,比最初進口同型號降低7.5萬餘元。 

2018年8月,消費者盧某支付115萬元購買了ModelX100D,並於當年9月進行了交付。7個月後,該款車型售價爲794000,降價幅度爲30餘萬元,故消費者盧某要求返還差價款。最終法院認爲特斯拉公司的降價屬於市場行爲,不屬於價格欺詐,最終駁回了盧某的請求。

因汽車降價引起糾紛的不止特斯拉一家車企。早在2004年,浙江在線發佈名爲《首例汽車降價糾紛案判決 消費者賠償要求被駁回》的報道,消費者李先生購買海南馬自達轎車未滿一個月,售價下調了一萬多元。因此李先生將該4S店告上法庭,要求返還差價。最終法院駁回了李先生的訴訟請求。 

就在過去的2019年7月,小鵬汽車也遇到了同樣的“麻煩”。小鵬G3 2020款正式上市,相比老款除了售價更低,續航里程也提高了。對此,一些老款車主提出了希望能免費升級爲520公里續航版本等要求。但是網上的意見遲遲得不到解決,一些老款車主便線下前往北上廣等地的小鵬門店進行維權,線上則建立了相關網頁,記錄維權過程。

買賣合同糾紛,迴歸文本是關鍵

2019年以來,特斯拉在中國遇到數十起買賣合同糾紛,多因爲價格變動引發消費者不滿而被起訴,但訴訟結果多以消費者敗訴告終。

對於消費者要求賠償差價屢遭敗訴一事,河南通參律師事務所李可飛律師向《財經》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車輛價格本就是不斷波動的,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其次,企業擁有自主定價權。第三,購車時並未約定降價返還差價。所以現在以降價爲由要求返還差價沒有任何事實和法律依據。” 

另一位該領域的資深律師對《財經》記者表示,如果是買賣合同糾紛,關鍵還是要回歸雙方訂立合同的過程及合同文本進行判斷。

該律師指出,若訂立合同的過程合法合規,汽車銷售廠商不存在欺詐行爲或其他違法行爲,雙方的意思表示都是真實的,那麼這份合同對雙方就都具有約束力。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要求返還差價的訴求往往難以獲得法院的支持。 

以2019年北京市大興區判決的一起類似的買賣合同糾紛案爲例,原告以2019年3月28日特斯拉公司調整後的價格爲依據,訴請法院判決特斯拉退還多收取的近9萬餘元購車款。法院在一審判決中駁回了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原告訴稱,特斯拉公司在與其簽訂《tesla汽車訂購協議》時,利用自己作爲商家的優勢地位,存在各種違法違規行爲:一、涉嫌價格欺詐;二、違反《價格法》相關規定,特斯拉公司並沒有提交證據證明其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發生急劇變化導致降價;三、雙方簽署的《tesla汽車訂購協議》違反公平及誠實信用原則,屬於“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情況,依法應予以變更;四、被告行爲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及公平交易權。 

北京市大興區法院經審理認爲,原告與特斯拉公司簽訂的《汽車訂購協議》依法成立,是雙方當事人一致意思表示。原告要求返還差價款事實上是要求變更合同價款。

而《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可變更或撤銷合同的情形包括: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顯失公平”包括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

回到該買賣合同糾紛本身,北京市大興區法院指出,《汽車訂購協議》中對於涉案車輛的交易價格是根據涉案車輛的配置及交易達成時的市場規律協議確定,沒有證據證明特斯拉公司虛構交易市場價格。同時,根據案件查明事實,涉案合同簽訂、履行當時均不存在重大誤解或顯失公平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法院還在一審判決中指出,合同履行完畢後,特斯拉公司實行車輛降價於市場行爲,其在公佈降價之前仍按照交易當時的市場價格與原告訂立並履行合同並未違背一般的市場交易規律,不屬於價格欺詐行爲,亦不存在顯失公平的情形。

一邊應訴一邊降價

對於本次特斯拉官宣的補貼退坡後售價保持不變一事,不少網友評論表示再等等,“你不買,我不買,價格還能降2萬”。一位待提車的Model 3長續航版車主表示,暫時不考慮提車。

5月14日特斯拉官宣變相降價後,《財經》記者聯繫了特斯拉上海虹橋店,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現在預訂Model 3 長續航版,六月底七月初就能提車。

一位在特斯拉上海臨港超級工廠的內部人士表示,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產能爲3000多輛每週,後期還會更高。重慶新光天地門店的銷售人員也告訴《財經》記者,後續產能也要根據訂單情況,“之前是一班倒,現在有可能兩班倒,訂單量提升的話甚至三班倒。”

對於特斯拉的不斷調價,特斯拉中國區總經理王昊曾給出的解釋是:“特斯拉的降價是因爲公司產品生產規模的擴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我們願意把在成本上的下降作爲對用戶的回饋。”

生產成本的降低取決於供應鏈的不斷本土化,目前國產Model 3 供應鏈本土化程度爲30%。

特斯拉曾公開表示,一季度上海工廠的Model 3成本已經比美國加州弗裏蒙特(Fremont)工廠要低,並且仍存在進一步降低的空間。特斯拉目前只有上海和加州兩座整車組裝工廠。 

不過,供應鏈本土化程度不足的現狀,曾一度使得特斯拉上海工廠經歷短暫停工。據36氪報道,在五一假期結束後,特斯拉上海工廠並未在5月6號如期開工,多位特斯拉相關人士表示,至少一部分原因是海外零部件供應問題。 

門店直營也是價格頻繁變動的原因之一。特斯拉採用門店直營的一個好處是沒有中間經銷商賺差價,價格透明,但這也使得成本直接體現在終端價格上。而採用經銷商模式的車企則不同,小幅度的價格調整可以由經銷商承擔。

除了供應鏈和門店直營,國家政策、銷售業績等因素也是其定價的重要參考依據。

2019年6月之前,中國市場的特斯拉主要依靠進口,定價受貿易影響較大。隨着特斯拉國產化,新能源相關補貼政策的出臺也對特斯拉售價造成一定波動。 

銷售業績方面,國產Model 3第一季度銷量爲17394臺,位列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第一名,其中3月單月銷量超1萬臺。目前,官方還未公佈4月份銷量,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國產Model 3的4月份銷量爲3635臺,降幅高達64%。。 

“我們一般都是看季度數就可以了,有時候有(季末)沖銷量的情況。”面對三四月份的銷量差異,除了受疫情影響,特斯拉上海工廠內部人士向《財經》記者給出了另一種解釋。除此之外,隨着Model 3 長續航版的推出,有相當一部分標準版訂單轉成了長續航版,這也是3月銷量減少的原因之一。(責編/楊佩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