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通過組織模式創新、工作機制創新、服務精準化、大幅度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梳理流程、提供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提供完善的創新創業公共服務,提升行政審批效率,減少企業開辦和項目審批時間,持續推動溫江區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提高民營企業生產經營舒適度和便捷度。作爲宣傳引導28條新政的輔助措施和創新平臺,“營商電子地圖(雙語版)”瞄準企業、羣衆需求,對政務服務、行政審批等政府工作通過動漫、導圖、鏈接等方法進行了按鍵設計,溫江區內外的企業、羣衆都可以通過平臺對174項服務項目進行網上註冊及申報,政府服務效能便捷度得到全面優化和提升。

2020年是《營商環境管理條例》施行的第一年,特別在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沖擊的大背景下,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是中國經濟在攻堅克難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步。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持續推進“放管服”等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各地方行政管理部門都先後推出了一系列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優化服務的政策和措施。

5月14日,環球網與成都市溫江區營商辦聯合舉辦了一場四川營商研討直播“首秀”-----溫江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28條新政策”專家研討會。

活動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戰略合作辦副主任、北京大學品牌價值研究平臺祕書長劉雪明主持。在開場致辭中,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亞光,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戰略合作辦公室主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西南分院執行副院長閆雨,醫學博士、北京神州博雅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聯創投資高級合夥人李小強,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中國誠信營商研究院院長張英傑,環球網總編輯朱研,分別對涉及營商環境新舉措、新方法進行了解讀和研討。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亞光表示,營商環境就是生產要素的集合,發揮着最基礎的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溫江區的營商環境已經處於國內同級別城市的前列位置,有些指標甚至達到國內國際的領先水平。在張亞光看來,溫江區有條件有能力打造成爲國內營商環境的標杆和模範,“總體的思路是要進一步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按照包容性的制度框架進行科學化、精細化的機制設計”,同時張亞光也強調,區內重點產業與國際形勢關聯緊密,“既要領先發展,又要協調發展”。

對於營商環境的改善和優化,企業界的感受是最明顯、最直接,更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服務主體和受益對象。作爲擁有龐大數據庫的全國性企業徵信和信用管理風險機構,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中國誠信營商研究院院長張英傑在致辭中表示,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在於較低的制度成本,要素市場高流動性以及經濟創新動力。張英傑認爲,從溫江的區位及產業發展現狀來看,在未來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過程中,仍然是一場“刀刃向內”的革命,應該從持續進行制度創新、持續優化政務環境、持續降低企業的作業成本、加強信用信息共享、開展信息化營商環境評價等五個關鍵點來重點發力。

環球網總編輯朱研講述了赴溫江調研的感受。調研組對溫江組織模式創新、工作機制創新的思路和做法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溫江在圍繞發展三醫產業方面建立了明顯的先發優勢,結合在“三醫兩養一高地”特色產業優勢,在全域佈局健康產業,打造“三醫+”產業體系,着力營造完備且有針對性的國際化創新創業載體,吸引了藥明康德等一批龍頭企業先行入駐,產業鏈佈局完整。此次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凸顯了三醫產業融合發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也體現出中國在醫療醫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方面無可替代的優勢。溫江早在五年前即佈局 “三醫融合”,既有前瞻性和創新性,也爲後續的產業發展開拓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朱研表示,在67年前的今天,也即1953年5月14日,我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確定了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爲中心的五年發展目標;而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這個歷史節點,期待溫江的探索和經驗爲各個地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和優勢產業,提供經驗與借鑑。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戰略合作辦公室主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西南分院執行副院長閆雨對《溫江區營商環境白皮書》進行了解讀。閆雨分析指出,2019年,溫江區聚焦市場主體和社會公衆需求點爲主線,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協同改革先行區營商環境示範樣本,政務服務親商高效、投資環境友好、高端平臺集聚,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疊加效應,特別是在三個產業方向20條特色改革創新試驗,包括生命健康產業鏈綜合改革10條、打造中歐花木全球供應鏈樞紐平臺舉措5條、現代政府治理體系措施5條等,形成多個可複製可推廣的國家、省級經驗。當前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的工作側重點,包括有持續提升審批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加強和規範事中事後監管、維護良好市場秩序、大力保護產權等五大方面,爲創業創新營造良好環境、推動外商投資和貿易便利化,以法治和制度化建設爲載體,並有效落實。此外,還需要加強智能化、高效化、協同化、國際化、法治化力度。閆雨還表示,優化營商環境在於久久爲功,溫江區結合三醫產業特色,需堅持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創業、政府職能轉變等共性制度試驗,持續發力。

醫學博士、北京神州博雅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聯創投資高級合夥人李小強則從一個投資人的角度,表示營商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創業者的熱情、自信心和創業的成功率,而創業企業又是區域經濟非常重要的一環,良好的營商環境,無疑是吸引優秀創業企業的關鍵因素之一。此外,由於新冠病毒的影響,醫療健康行業成爲了新“風口”。李小強認爲,後疫情時代,健康產業會迎來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具體表現在消費結構向健康領域傾斜,多元化的健康服務、更好的藥品和醫療技術會有更大的需求。李小強提出,醫療是三醫產業的首位,醫療產業營商環境打造有其專業化的特點,建議遵循健康產業科學發展的邏輯,加強具有產業特徵性營商環境的建設,適應未來經濟增速放緩的顯示注重中長線產業佈局,處理好產業發展質與量的關係,特別是要加強對創新能力培養的投入。

在線研討中,成都市溫江區營商辦相關負責人與環球網北京直播會場連線,將《溫江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建設二十八條措施》與線上專家進行了研討,《溫江營商電子地圖(雙語版)》、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十條辦法等發佈環節,共同梳理溫江區營商環境亮點工作,同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和國內發達地區,進一步對優化營商環境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建議。

溫江區營商辦常務副主任、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四郎汪修對成都市溫江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28條新政進行了解讀。溫江區營商辦一是着力對標先進。在比對上海、深圳等先進城市相關指標的基礎上,對溫江營商環境2.0版建設目標及方案進行了全面優化提升。二是着力補齊短板。對照省市評價及企業反映的問題,先後3次多方收集意見建議,綜合各政府部門工作實際持續完善改進措施,確保政策措施有較強操作性。三是着力創新提升。

營商環境28條舉措包含了6大部分28個方面內容。主要通過組織模式創新、工作機制創新、服務精準化、大幅度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梳理流程、提供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提供完善的創新創業公共服務,提升行政審批效率,減少企業開辦和項目審批時間,持續推動溫江區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提高民營企業生產經營舒適度和便捷度。這一系列的舉措,都表明溫江區以國際化、法制化、市場化爲目標,提升營商環境作爲“頭號工程”的決心。

溫江區還同步推出了 “營商電子地圖(雙語版)”,溫江區區營商辦副主任、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蔣瑋對“營商電子地圖(雙語版)”進行了解讀。作爲宣傳引導28條新政的輔助措施和創新平臺,“營商電子地圖(雙語版)”瞄準企業、羣衆需求,對政務服務、行政審批等政府工作通過動漫、導圖、鏈接等方法進行了按鍵設計,溫江區內外的企業、羣衆都可以通過平臺對174項服務項目進行網上註冊及申報,政府服務效能便捷度得到全面優化和提升。

在媒體提問環節,溫江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洪雷回答人民網記者提問時介紹了溫江區行政審批局在提升政務服務方面的三種措施,包括進一步提升行政審批效率和政務服務水平、深化“溫馨辦”便民服務措施、提升審批便利化和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等。

對於溫江區針對企業復工復產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的問題,溫江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馮舸在回答中工網記者提問時介紹,溫江區將具體行動歸納爲“三心”:用真心服務、政企聯動強保障,用實心服務、政企合力解難題,用誠心服務、政企互動得實惠。

溫江區營商辦副主任、區企業服務中心主任楊青峯則向新華網記者歸納了溫江區取得的成效的三點經驗:一是從制度層面進行政策辦理服務的流程再造;二是打造智慧企業服務平臺;三是進一步深化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形成“4+9+3”政策體系(4個綜合政策+9個專項政策+3個應急類政策)。

成都立興口腔醫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鍾東明作爲到場的溫江區企業代表,在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作爲一個典型的小微企業,感受到日常監管環境到幫扶政策都非常到位,特別是在這次疫情期間,溫江區政府提供專人負責幫企業解決難題,對此企業方的感受是既感慨、又感動、更感恩。

成都市溫江區達鑫自來水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聰也在回答環球網記者提問時表示,溫江區在減輕企業壓力、增強企業信心方面做了很多貼心工作,更在疫情期間提高了企業的銷售、採購難度,增強了企業在疫情期間的生存能力。

本次線上論壇由環球網主辦,環球趨勢研究院、中國誠信研究院承辦,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商界代表、智庫專家、十餘家國內主流媒體和部分國際媒體駐京記者通過在線平臺參與,會議在線觀看人數達到120萬人。

附:新政28條簡版

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1.深化“放管服”制度改革。針對企業開辦、辦理建築許可、獲得電水氣、納稅等與營商環境密切相關的29個重要指標,細化考覈標準,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和各種不合理門檻限制,提升羣衆辦事創業的便利度、滿意度和獲得感。

2.推行“一站式審批”制度改革。劃分業務板塊,設立綜合受理窗口,執行“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審批模式。所有事項均可在網上辦理,讓信息多跑路、讓羣衆少跑腿。

3.實行“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諾制。設置“容錯辦理窗口”,對非即辦類審批事項,在基本條件、關鍵材料具備的前提下,允許在非關鍵性材料缺少或存在瑕疵的情形下先行“容缺受理”,並進入審覈程序,待材料補齊後及時出具辦理結果。

4.依法推進建築許可項目審批便利化改革。大幅度縮減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用時,計劃在現有基礎上,對符合審批要求的審批事項效率提升25%以上。

5.優化不動產登記環節和流程。2020年全面實現不動產電子證照核發、領取、存儲、查驗、註銷全流程、全週期管理,進一步從信息技術層面打通不動產登記“最後一步”,從“最多跑一次”提升到“一次都不跑”。

6.推行“首問跟蹤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好差評、窗口延時”等服務制度。在業務受理窗口實行“首問跟蹤負責制”,對事項全流程負責記錄、跟蹤、督辦,直至事項辦結。按照等級評分的方式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在服務窗口設置“評價器”,實行現場服務“一次一評”,網上服務“一事一評”以及12345熱線綜合點評的服務評價體系,實現全年服務工作好評率95%以上,羣衆不滿意事項限期解決率100%。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

7.優化企業開辦服務。將企業開辦環節從“企業登記、印章刻制、申領發票”3個環節,按照“一件事”標準整合爲1個環節,企業開辦所需提交材料精簡至5件以內。實現營業執照、印章、稅務發票等寄遞費用,實現企業開辦“零費用”。

8.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對各級已明確的“證照分離”改革事項採取取消審批環節、審批改爲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四種方式分類推進改革。

9.開通企業綠色通道服務。結合自貿區建設標準,設立專門的服務窗口開通綠色通道,上門辦理、跟蹤服務。對企業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註冊登記一律實行即來即辦,即時辦結。

暢通政企服務渠道,建立“親”“清”政商關係

10.完善聯繫企業工作機制。發揮區政務中心、企業服務中心綜合受理平臺優勢,形成圍繞園區企業批覆立項、工程建設、准入準營等關鍵領域的聯審會商機制,優化企業營商環境,促進企業有效投資,推動產業功能區高質量發展。

11.提升投融資環境國際化建設水平。自主研發“營商地圖”服務平臺,對全區營商環境基本情況、產業集成情況、優撫政策情況及政務服務情況進行全方位宣傳推廣,通過“一鍵式查詢”,展示溫江在企業入駐、產業扶持、配套服務方面政策優勢,同步開放“英文版”,爲外商招引、跨境貿易提供便利查詢服務。

12.健全完善企業幫扶服務機制。圍繞疫情期間企業難點、痛點問題,明確專人負責,全方位全流程免費代辦相關審批手續,爲企業提供“一對一”貼身服務。

13.創新驅動法制化營商環境。拓寬網上立案通道,鞏固社區“訴源治理”成效,健全訴前糾紛解決機制。提速智慧法院建設進程,進一步優化“6個一分鐘”機制,提升網上立案、網上繳費、網上調解、網上開庭和電子送達等審判職能化運行水平,實現涉網案件全程線上審理。

14.營造“親商”“重商”濃厚氛圍。定期召開優秀企業、企業家座談會,邀請區內院校、科研機構相關人員,開展政策研討座談會,鼓勵引導企業參與營商環境建設,爲優化完善相關政策獻計獻策。

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增強企業持續發展動力

15.推動用電服務升級。精簡用電業務申報流程,全面實行提供免費預約服務,提供低壓小微企業接電“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服務,全面實現報裝在線化、定製化、透明化。

16.推動用水服務升級。優化整合供水企業內部資源,壓減供水企業辦理獲得用水耗時,力爭無外線工程減爲4個工作日內,有外線工程減爲9個工作日內。對完成節水型社會創建的企業,在企業的用水計劃上獎10%的用水計劃。

17.推動用氣服務升級。優化整合供氣企業內部資源,具備供氣接入條件的客戶,集體居民用戶用氣接入報裝環節縮減爲3個,非居用戶用氣接入報裝環節縮減爲3個。

18.推動通信服務升級。通信基礎設施納入政府並聯審批體系,實現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規範預留。推動5G網絡覆蓋, 2020年底前全區新建5G基站600個,實現千兆光纖到戶能力。

19.推進納稅服務便利化。推進“一網、一門、一次”辦稅。大力推動電子稅務局建設,2020年實現90%以上主要涉稅事項“全程網辦”。

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改善信貸和融資環境

20.提升中小微企業服務水平。落實金融機構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政策、貸款損失準備金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

21.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着力打造“雙創”升級版,從財稅政策、政府採購、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增強創新創業發展動力。深入實施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和“雙百工程”,着力培育獨角獸企業,重點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成長潛力大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四川省瞪羚企業。

22.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通過市場化徵信機構、中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企業信用信息,豐富企業信用檔案,規範履約行爲,優化社會商業信用環境。

加強法治服務保障,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23.優化訴訟服務機制。推進訴訟服務信息化建設,開通網上立案、電話立案等渠道,實現中小投資者涉訴所有程序事項一次性告知、階段文書一次性送達、詢問事項一次性解答。

24.建立健全執法監管體制。依託“互聯網+監管”平臺,全面實施清單管理。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實現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

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激發幹事創業熱情

25.強化人才流動基礎保障。深化“人才+項目+資金”引才模式,集聚一批創新創業能力突出的高層次人才。

26.加強人才服務流動支撐。落實國家移民管理局外國人居留許可電子化改革相關便利措施,進一步便利長期居留外國人在溫學習、工作、生活。

加強監督考覈評價,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27.加大對破壞營商環境問題的監督執紀問責力度。發揮區營商辦工作督導組監督效能,建立定期、不定期走訪企業巡查機制,緊盯涉企服務領域可能存在的“喫拿卡要”和“不作爲、慢作爲”等問題,強化日常監督。

28.完善營商環境考覈評價體系。按照省市兩級營商環境建設考評工作有關要求,對標先進區縣工作經驗,建立全區營商環境建設“雙考評、雙步驟”考評工作機制,以評促建、以評促改,加快提升全區營商環境建設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