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文化的中國靈璧伏波文化園開園儀式成功舉辦

(中國靈璧伏波文化研討會 馬祥蒼 攝)

經貿文化快訊靈璧電 2020年4月28日,弘揚傳統文化的中國靈璧伏波文化園開園儀式在靈璧縣澮溝鎮成功舉辦。

(中國靈璧伏波文化園開園儀式現場 馬祥蒼 攝)

(中國靈璧伏波文化園開園儀式現場 馬祥蒼 攝)

(中國靈璧伏波文化園開園儀式現場 馬祥蒼 攝)

鄉村美,首先是文化美,鄉村振興,文化先行。近年來,靈璧縣澮溝鎮積極踐行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充分依託鳳山村伏波陵園的獨特歷史文化遺存,弘揚伏波文化,建設千年古村,讓數百年來形成、發展並傳承下來的愛國愛家、誠信友善、勤勞勇敢的“伏波文化”淵遠流長。廣大幹羣高度重視伏波鄉村文化、鄉村民俗和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推廣,全面加快馬氏族譜館、農耕文化收藏館、英烈館、德孝長廊、德善亭等爲主要內容的文化園場、館建設,努力打造獨具魅力的鄉村旅遊文化,把鄉村振興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美好鄉村建設、脫貧攻堅等當前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讓廣大民衆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中國靈璧伏波文化園揭牌儀式 馬祥蒼 攝)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據介紹,馬援乃東漢初年著名的軍事家、理論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他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官拜伏波將軍,世稱"馬伏波"。靈璧縣馬氏一世祖馬英是馬援後人,隨明成祖朱棣清君側爲先鋒官,在今靈璧縣境內“三打婁子鎮”決戰中救駕有功,受封從都指揮僉事、浙江都指揮史、前軍都督府僉事等職。靈璧爲其封地,從此,馬氏一脈世居澮溝鎮,開枝散葉繁衍至今。在澮溝鎮鳳山村申村莊西青豸山南麓,以獨特的馱孫葬格局,安葬了馬英、馬林等36名馬氏歷代文賢武將等名流,古墓羣、古文物、古松柏、古祠堂、鳳山龍脈、鬼谷洞等遺址成爲靈璧縣屈指可數的寶貴歷史文化遺存。

(合影留念 馬祥蒼 攝)

據瞭解,本次活動得到澮溝鎮黨委、政府指導,由中國靈璧伏波文化園組委會主辦,中國經貿文化網、百姓才藝網靈璧站承辦,宿州市民俗研究會、《黃淮海》雜誌社、宿州市民協民間文學專業委員會等支持。(圖 文/馬祥蒼 馬建 來源/中國經貿文化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