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十二點準時追大結局,沒想到,和大家一樣,看了個寂寞。

這段時間追劇,彷彿被定時投餵,週五晚追得抑鬱,週六晚看得舒爽,可是等到大結局,突然平靜了,讓人非常不適應。

不過大結局基調平靜也屬正常,關鍵是整集質量與之前相比真是斷崖式下滑。

剪輯上割裂感太強,影響觀感;

前一個鏡頭善雨母子被泰奧跟蹤,氣氛相當緊張而恐怖,

然而下一秒鏡頭切換的卻是清晨的陽光燦爛,花團錦簇,讓人有種“十年以後”的感覺。

其實是藝琳送濟赫出門上班的甜蜜畫面,雖然下一刻藝琳就發現了濟赫的不對勁,危機暗藏。

這種跨度過大的畫風轉換造成的割裂感讓人看得有些雲裏霧裏,以爲是跳劇了。節奏凌亂,鋪墊太長;

進度條快半才銜接到上集俊英失蹤的劇情,前面佔據太多篇幅,後半段劇情乏力。

高潮過後,幾個鏡頭交代了濟赫、藝琳和多京的結局。

而前面偶有鋪墊的角色徹底淪爲了突兀的工具人作用,灑灑雞湯,開導一下女主,雖有點睛之言,但也讓人越發覺得結局的單薄。

俊英離家牽強,邏輯不自洽。

前面極度渲染泰奧會對兒子下手的恐怖氣氛,鏡頭一轉,兒子好好地坐在身邊,而泰奧也只是想和兒子待一會,懸疑感十足。

讓人不解的是,泰奧難道不想念自己的女兒嗎?這麼頹廢的時候只想着能見到兒子一面,卻絲毫不提女兒?

其實泰奧此時還抱有快速崛起的幻想,想見兒子也是奢望能夠重回這個家庭,因爲呂多京那裏已經不太可能了,畢竟岳父太強勢,而前妻善雨還是可以爭取一下。

當他在自己的小黑屋裏,抬頭盯着牆上粘合好的照片時,就打好了算盤,下定了決心,決定最後一搏。

所以,當善雨因爲心軟讓泰奧和他們一起喫頓飯時,泰奧會厚着臉皮坐上車;

所以,當善雨說要給他時間重新開始時,他會說出“我原諒你你也原諒我”的驚天之言。

我等聽到此言正如善雨母子的神情,what?

泰奧真是渣到骨子裏了。這一集,樸海俊演得太好了!

他的成長經歷決定了他離不開兒子,他不想兒子重蹈他的覆轍,可是如果註定不能和兒子在一起,他也只能選擇一死,或者“可能”的死。

泰奧真正的轉變其實是從兒子的離開開始的。

爲什麼我們覺得俊英看到母親心軟的那一幕而轉身逃離不太合理,畢竟那是自己的父親,而且剛剛經歷了一場生死,怎麼就那麼無法接受呢?

其實,這裏還是導演和編劇鋪墊不足,如果劇情交代好,如果泰奧的這場車禍也是有所預謀,企圖用自己的“死”一搏未來的“生”,並且俊英看透和厭煩了父親的虛僞和預謀,那麼他的轉身離開就合理了。

但是劇中用快節奏的情節——一場車禍來表達,便很難表現這些細節。

英劇《福斯特醫生》的結尾並沒有這麼大沖突場面,兒子的離開是因爲父親在飯桌上對他說,自己會去死,這讓他不堪重負。

感覺到了父親的令人絕望的無能與虛僞,再加上母親的優柔寡斷,於是他才決定要逃離這一切,看起來更加合理一些。

翻評論,有兩種聲音,一種是“挺好的”,一種是“爛尾”。

說“挺好的”觀衆覺得,這部劇一開始就不是走爽劇路線,女主各種猶豫,每次都是被逼到牆角纔開始反擊,人性本就是這麼搖擺不定,沒有唯一性,很現實。

但更多的現實是,真正去復仇,去拼得你死我活的卻不多見,大多數人也沒有能力和精力去如此消耗,畢竟活着已經不容易。

所以要做一個既貼近現實又極具張力的復仇劇,這本身就存在着矛盾。

爲了兼顧復仇的爽和現實的真,編劇用了一個套路,每週播放兩集,前一集讓女主被各種蹂躪,後一集又讓其反擊得很漂亮,於是大家在一罵一讚中度過了一個週末,可惜,最後一個週末,我們沒有等到期待的“爽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