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或许会问,当下我们国内青年的“佛系”生活与日本的低欲望社会是不是有类似之处。本书系统阐述了日本的低欲望社会对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影响和挑战,并试图从多个方面探讨解决之道。

上一篇我们谈到,从过劳中解放出来,踏上换个活法的第一步是掐断炫耀性消费模式,对于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我们要扪心自问,到底是自己必须要的还是想要的。

诚然,掐断这种消费行为模式其实并不简单,毕竟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们都知道,每一个社会经济环境都是鼓励大家消费的,因为这是刺激经济的一大法宝。

2019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该文提到: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精神卫生、职业健康、地方病等方面问题不容忽视。”

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其实国家刺激消费的本意并不是无节制的消费,而是在健康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合理消费。如果我们一味高欲望地进行各种消费,任其泛滥横流,到头来,不仅容易迷失自我,很多社会问题、道德问题也会变得越发尖锐。

日本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所著的《低欲望社会》一书也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发。本书系统阐述了日本的低欲望社会对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影响和挑战,并试图从多个方面探讨解决之道。

《低欲望社会》/ 大前研一

日本国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曾一度活得非常“浮夸”,各种炫耀性消费横行。而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后,这种“浮夸”随着日本经济发展的停滞而逐渐消失。从“失落的十年”到“失落的二十年”,如今日本国民的衣食住行都以简单、平价为主流,“极简生活”、“断舍离”成为日本社会的新主题。

书中主要探讨如何解决日本低欲望带来的问题,而我们却能够从另一个视角看到低欲望社会值得我们学习的一面。

如今日本的社会秩序和文化环境在全世界都有口皆碑,不能不说,里面很大程度上其实有低欲望的功劳。“员工不急于升职跳槽,企业也因此更加稳定;手艺人不着急追逐名利,‘匠人精神’也因此得以传承;研究人员不急不躁,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在低欲望的社会环境里,日本国民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其实深刻审视和反思了作为一个人最核心的需求。

以“极简主义”和“断舍离”为代表的社会思潮,提倡人们不要一味追求浮夸,进行各种炫耀性的消费,而是倡导过简单而有品质的生活。人们不被欲望所裹挟,不进行无节制的各种消费,才不容易有短期行为,才更能把事情做精做好,才能在平凡的生活里创造和体会到更多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你或许会问,当下我们国内青年的“佛系”生活与日本的低欲望社会是不是有类似之处?

确实有,因为都和年轻人的收入有限、生活负担却很沉重有关系。但实际上二者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是不是心怀希望。当下我们中国年轻人虽然很多生活很辛苦,但仍然有很多实现梦想的渠道。无论是收入增速,还是自主创业人数占比,国内年轻人的表现都远远超过低欲望的日本青年。

中国通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甚至局部地区会有过剩情况的时期。因此在物欲的泥沼之中,我们需要有一种空杯和清零的心态,需要时常叩问自己的心门,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东西吗?我们在拥有物质的同时,是否也已经被物质拥有,被它操控了呢?

就我们个体而言,最好的欲望水平其实是既有梦想又目标,同时又能安心认真做好点滴、过好每一个当下;能够不断进取,却不好高骛远,总要求更好,也能脚踏实地。

有时候,少才是多,慢即是快,欲速则不达,适当降低自己的欲望,正确处理消费和欲望的关系,掐断炫耀性消费模式,建立合理健康的消费观,过简单而有品质的生活,反而会收获更多。

【该内容通过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