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疫情肆虐全球,各国政府纷纷要求人们减少外出,以免感染。很多家长通过让孩子玩体感游戏进行健身运动,保持身心健康。

AR体感技术有效地体现出真实世界的内容,在视觉化的增强感知中,促使真实世界能够和电脑图形之间重合在一起。

△AR体感技术效果图

这只是计算机技术运用在生活中微小的一部分。手机APP连接学生与老师,网上课堂停课不停学;支付系统的出现,将便捷购物的体验发挥到极致;IPAD、笔记本电脑,成了商务人士不可或缺的物品……计算机及电子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改变。

△B站《奔涌吧后浪》视频截图

B站的一条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奔涌吧后浪》中说到:“

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享用

。”

而计算机技术就是凝结了几代人的现代文明成果。从台式到移动,从单机到互联,科技进步和创新日新月异,计算机科学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1

“后浪奔涌”奋斗不负韶华

有人说,“00后”每天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思想已然堕落,无法担当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重任。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大工计算机学子证明了,“00后”不仅会玩计算机,更能钻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汤浩洋同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汤浩洋同学目前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汤浩洋同学在2019年夏天在湾区实习3个月后,就通过

转正面试拿到了全球顶尖互联网公司—谷歌的全职offer,在2020年5月入职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孙羽萱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级的班长孙羽萱学姐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算法工程师。孙羽萱

必修课成绩排名专业第一,英语四六级均突破600分,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奖学金。

每当别人问她学习有什么秘诀时,她都会回答:“足够的时间与努力”。

“00后”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在信息爆炸技术爆炸的环境中成长,和“80后”、“90后”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同时,“00后”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和超前思维,与计算机专业注重实践和创新思维的理念一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老师愿意帮助同学们站在时代和科技的肩膀上,交接通往未来科技的接力棒。

2

建设一流本科课体系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为“

培养综合素质、加强理论基础、前沿知识结构、实践创新教育”。

不断跟进最新知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

1

优化一流本科课程体系 引进最新计算机科技

课程方面,

在持续改进一流本科课程体系之外,增设人工智能专业方向模块,新建深度学习等9门方向课,

更新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课程内容。实践课程中,新增机器人、虚拟现实、大数据分析

等项目,满足社会对新技术人才的需求。

同时,近三年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和在线开放课程10门,辽宁省规划教材2部,投入40万元由长江学者张强和杰青尹宝才牵头建设新工科教材两部,借力国家新工科建设项目构建一流课程体系。

2

更新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

教育模式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手段,在一些专业核心课程中采用“集中授课+小组自学+专题研究”模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为引领,着力打造“金课”。近年来负责国家省校各级教改项目30余项,教学成果奖励10余项。

3

创业计划扶持 校企创建联合实验室

科教结合方面,

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度,形成一对一交流与指导模式。借助创新实践平台和社会力量,将教师的科研项目转化为创新实践项目,将高水平教学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

近三年获批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18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22项,参与学生330人。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30余项;与东软、微软等共建实训课程4门,与新华三、海信等共建实习实践基地10处,与ARM、大疆、百度等创建联合实验室4个,

其中“大连理工大学-百度AI创新实验基地”为全国首家。

大工计算及专业不断追逐高新技术,将先进科研成果带给给同学们;结合专业特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复盘教学方法,引领计算机教育学科建设;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一对一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入门入行,助力成长。

3

1+3教学模式 50%毕业生攻读研究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进行培养,修业4年。作为实施创新教育模式的先导区和试验田,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能力等为目标,以强化基础、重视实践为原则,实行1+3的教学模式。

第一年实施通识教育,按照大类培养第一学年末按照“志愿优先,成绩排序”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后三年按照专业培养,学生分别进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执行相应专业培养方案。

经过通识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前沿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学科素养。进入专业培养,学生将创新精神、自主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锻炼成为高级科学技术与工程应用人才。

大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学生搭建的培养平台、指定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帮助有目共睹。学院建立健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培养出大批科研、创新能力卓越的学生。

数据显示,

目前约50%的毕业生进入国际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IT企业、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与管理等工作。

4

一流师资力量与学科建设 为学习保驾护航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拥有一流师资力量,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有博士生导师16人,教授19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1名。学科建设体系方面,学院由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组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科建设

专业通过依托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建立了系列新课程、综合课程改革等建立适应产业与技术发展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

重视与世界著名IT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3项、省级以上教学名师4人,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1、2017连续两次以有效期6年的成绩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1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近三年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4篇,其中,被SCI索引146篇,EI索引256篇, ISTP索引72篇。

5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宽广

强大的学科建设体系、优秀的培养机制、国家级精品课程引领,强大的科研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引领着国家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和腾飞,在这个时代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那么未来呢?如果你也想要加入引领时代的潮流,成为计算机“大神”,大连理工大学将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这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计算机产业的花路,等你来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