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疫情肆虐全球,各國政府紛紛要求人們減少外出,以免感染。很多家長通過讓孩子玩體感遊戲進行健身運動,保持身心健康。

AR體感技術有效地體現出真實世界的內容,在視覺化的增強感知中,促使真實世界能夠和電腦圖形之間重合在一起。

△AR體感技術效果圖

這只是計算機技術運用在生活中微小的一部分。手機APP連接學生與老師,網上課堂停課不停學;支付系統的出現,將便捷購物的體驗發揮到極致;IPAD、筆記本電腦,成了商務人士不可或缺的物品……計算機及電子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質的改變。

△B站《奔湧吧後浪》視頻截圖

B站的一條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奔湧吧後浪》中說到:“

科技繁榮、文化繁茂、城市繁華,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可以盡情享用

。”

而計算機技術就是凝結了幾代人的現代文明成果。從臺式到移動,從單機到互聯,科技進步和創新日新月異,計算機科學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1

“後浪奔湧”奮鬥不負韶華

有人說,“00後”每天沉迷於網絡不能自拔,思想已然墮落,無法擔當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研究重任。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大工計算機學子證明了,“00後”不僅會玩計算機,更能鑽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大連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湯浩洋同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湯浩洋同學目前在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計算機碩士學位。湯浩洋同學在2019年夏天在灣區實習3個月後,就通過

轉正面試拿到了全球頂尖互聯網公司—谷歌的全職offer,在2020年5月入職

△大連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孫羽萱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17級的班長孫羽萱學姐想成爲一名優秀的算法工程師。孫羽萱

必修課成績排名專業第一,英語四六級均突破600分,連續兩年榮獲國家獎學金。

每當別人問她學習有什麼祕訣時,她都會回答:“足夠的時間與努力”。

“00後”作爲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在信息爆炸技術爆炸的環境中成長,和“80後”、“90後”相比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同時,“00後”願意嘗試新鮮事物和超前思維,與計算機專業注重實踐和創新思維的理念一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老師願意幫助同學們站在時代和科技的肩膀上,交接通往未來科技的接力棒。

2

建設一流本科課體系 加強實踐能力培養

大連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定位爲“

培養綜合素質、加強理論基礎、前沿知識結構、實踐創新教育”。

不斷跟進最新知識,給學生自由發揮的舞臺。

1

優化一流本科課程體系 引進最新計算機科技

課程方面,

在持續改進一流本科課程體系之外,增設人工智能專業方向模塊,新建深度學習等9門方向課,

更新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課程內容。實踐課程中,新增機器人、虛擬現實、大數據分析

等項目,滿足社會對新技術人才的需求。

同時,近三年建設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和在線開放課程10門,遼寧省規劃教材2部,投入40萬元由長江學者張強和傑青尹寶才牽頭建設新工科教材兩部,借力國家新工科建設項目構建一流課程體系。

2

更新教學內容 創新教學方法

教育模式方面,

在課堂教學中引入MOOC、微課、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手段,在一些專業核心課程中採用“集中授課+小組自學+專題研究”模式,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

以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爲引領,着力打造“金課”。近年來負責國家省校各級教改項目30餘項,教學成果獎勵10餘項。

3

創業計劃扶持 校企創建聯合實驗室

科教結合方面,

通過本科生導師制度,形成一對一交流與指導模式。藉助創新實踐平臺和社會力量,將教師的科研項目轉化爲創新實踐項目,將高水平教學成果轉化爲實驗內容。

近三年獲批創新創業計劃項目118項,其中國家級6項省級22項,參與學生330人。獲得省級以上競賽獎項30餘項;與東軟、微軟等共建實訓課程4門,與新華三、海信等共建實習實踐基地10處,與ARM、大疆、百度等創建聯合實驗室4個,

其中“大連理工大學-百度AI創新實驗基地”爲全國首家。

大工計算及專業不斷追逐高新技術,將先進科研成果帶給給同學們;結合專業特點,不斷總結教學經驗,覆盤教學方法,引領計算機教育學科建設;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一對一指導學生,幫助學生入門入行,助力成長。

3

1+3教學模式 50%畢業生攻讀研究生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設置在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部進行培養,修業4年。作爲實施創新教育模式的先導區和試驗田,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理念、創新能力等爲目標,以強化基礎、重視實踐爲原則,實行1+3的教學模式。

第一年實施通識教育,按照大類培養第一學年末按照“志願優先,成績排序”原則進行專業分流;後三年按照專業培養,學生分別進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和人工智能專業,執行相應專業培養方案。

經過通識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前沿的專業知識、良好的學科素養。進入專業培養,學生將創新精神、自主學習和工程實踐相結合,鍛鍊成爲高級科學技術與工程應用人才。

大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爲學生搭建的培養平臺、指定培養方案和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幫助有目共睹。學院建立健全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機制,培養出大批科研、創新能力卓越的學生。

數據顯示,

目前約50%的畢業生進入國際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讀研究生,畢業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IT企業、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高新技術及產品的研發與管理等工作。

4

一流師資力量與學科建設 爲學習保駕護航

大連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擁有一流師資力量,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有博士生導師16人,教授19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1名。學科建設體系方面,學院由計算機技術研究所、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研究所、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計算機系統結構研究所組成。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科建設

專業通過依託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建立了系列新課程、綜合課程改革等建立適應產業與技術發展的一流本科課程體系。

重視與世界著名IT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近年來學院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3項、省級以上教學名師4人,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遼寧省一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2011、2017連續兩次以有效期6年的成績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近年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先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遼寧省科技進步1等獎1項、省部級二等獎5項、三等獎7項。近三年先後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604篇,其中,被SCI索引146篇,EI索引256篇, ISTP索引72篇。

5

心有多大 舞臺就有多寬廣

強大的學科建設體系、優秀的培養機制、國家級精品課程引領,強大的科研能力……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引領着國家計算機事業的發展和騰飛,在這個時代爲各行各業提供了技術保障。

那麼未來呢?如果你也想要加入引領時代的潮流,成爲計算機“大神”,大連理工大學將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這裏,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寬廣,計算機產業的花路,等你來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