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自媒體盛行的時代,我們接觸信息的渠道在不斷擴大,而這其中的很多碎片化的信息,雖然看似無用,但正是這些碎片化的信息也讓我們打開了看世界的視野。

而傳統的電視、報紙、書刊及廣播等公衆媒體,他們不僅向我們傳遞着時代發展變化的訊息,更爲我們獲得權威知識的平臺。而作爲傳統的公衆媒體,我們知道其向來要求都非常嚴格,特別是在錯字率的要求上更是非常苛刻。

根據現在盛行的標準,一般報紙、書刊類的媒體,錯字率要求在萬分之三以內,而在廣播與電視類的媒體,其錯字率要求的更加嚴格,雖然小編沒有查到一個國家規定的具體標準,但每個媒體都應該有自己的一個標準。

而在這方面最嚴格的當屬中央電視臺了,我們在多檔節目中都會聽到主持人如果唸錯一個字就要被扣200塊大洋,其嚴格程度真的讓人咋舌。

記得在《2019年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大賽》的節目中,作爲點評嘉賓的康輝直接提醒撒貝寧“懟”字唸錯了,這個字應該讀“duì”,是四聲,而撒貝寧在節目中讀成了“duǐ”;並以看熱鬧的表情告訴撒貝寧:200塊錢又沒了。

其實撒貝寧在節目中唸錯字是經常發生的事,其原因就是他的姓氏,我們經常會聽到他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說:我是撒(sà)貝寧。其實這個字在現代漢語字典中的讀音有一聲的(sā)和三聲的(sǎ),並沒有他念出來的(sà)。

如果這要按照中央電視臺對主持人發音的扣罰標準,其一定會成爲央視第一。但這也不能怪撒貝寧,畢竟他的姓氏也是從祖上傳承下來的,如果真要責怪的話,也只能拿我們生活中的場景,跑去問他爸爸爲什麼要姓這個姓。

而對於一些字的讀音問題,在2018年的一期《開講啦》節目中, 中國文字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黃德寬教授給出了答案,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每次重修《現代漢語字典》時,都會重新審音,對於人們約定俗成的讀音會進行更改,還有一種形式就是因爲名人效應而進行更改。

至於撒貝寧的撒字能不能更改讀音?他能不能不再因爲念錯而扣錢,只能期待他的更加出名了。

您還有哪些觀點與想法呢?歡迎關注或評論裏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