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汤泛起汤花,让人赏心悦目,饮一口汤花的清泉佳茗,让人顿感身心舒畅,能充实精神又能缓解疲劳,所以有“倾身事茶不知劳”的美谈。东坡居士一生爱茶,更喜欢自己动手,煮茶品茗,在享受茶的美好和自然的神奇过程中,忘却尘世间的烦恼,留下一首首茶诗。

茶文化源远流长,由来已久。现代人也喜欢闲来无事的时候,约三五个好友,或与家中或找一幽静茶馆,沏上一壶上好的龙井,亦或是铁观音、毛尖,闻着茶叶在湖中袅袅升起、盘旋在空气中的香气,入口或甘甜或微苦或清香,总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涌上心头。

世界上种茶和饮茶的国家是中国,早在公元前的时候,就有了记载。西汉王褒写的《僮约》中,就出现了“武都买茶”“烹茶尽具”等说法,说明种茶、饮茶,把茶叶作为商品出售,至少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随着茶叶的普及、引用和推广,茶作为中国的特产,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公元八百多年传到了日本,17史记又传到了欧洲,世界上各个国家代表“茶”的字或者词语,都与中国的“茶”字音译而成。

而茶文化的应运而生,便是文人士大夫的杰作了。从记载茶的茶经、茶书,到饮茶的习惯、斗茶的兴起,再到与茶有关的诗词书画,一直流传至今,并且一直是文人雅士追求的一种境界,平平淡淡又不失高雅。

01.茶书:宝贵的文化遗产

《茶经》:“茶者,南方之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陕川有两人合抱者”。说起茶书,就不得不提《茶经》,这是中国第一步茶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有几十种版本流传于世,并被译成日、英、法等文字,是“茶”的世界中影响力最大的一部著作。

《茶经》的作者陆羽,被尊称为“茶圣”。陆羽说出了茶的生物学特征:“其树如瓜芦,叶如桅子,花如白蔷筱,实如拼桐,茎如丁香,根如胡桃”。还列举了煮茶、饮茶所用的25种工具。全书共分三卷,包括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十节。

古代的茶书并不仅仅如此,其实内容之丰富,种类之繁多,各具特色。综合性著作有明代许次行的《茶跳》、清代刘源长的《茶史》;专业性著作有宋代审安老人专讲茶具的《茶具图赞》、明代徐献成专讲烹茶的《水品》。

写茶书的人更是分门别类,什么样的都有。有毕生从事茶业研究的专家陆羽,有业余嗜好写作的宋徽宗赵佶、唐代诗人温庭钧……正是这些风格迥异的人,以及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的各种茶书,为祖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珍贵的资料,为茶文化的流传和继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02.茶诗:流传了千年的茶的诗篇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历史。从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开始,一直到唐宋甚至明清,诗歌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即使在动荡不已的三国时代,以及纷争四起的五代十国,诗歌的传承也从未断绝。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不仅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白日放歌须纵酒”的豪迈,更有“戏作小诗君一笑, 从来佳茗似佳人”的雅致。酒可以让人的思绪肆意飞扬,茶更能让人恬淡自然。茶文化借助诗歌的翅膀,历经了祖国千年的历史文化的天空。

  • 苏轼《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数荒村长短更。

在那美好的夜晚,在那江水之边,取一瓢江水,煮一壶茶汤,伴着月色,享受人间的快乐。东坡居士一生爱茶,更喜欢自己动手,煮茶品茗,在享受茶的美好和自然的神奇过程中,忘却尘世间的烦恼,留下一首首茶诗。

  • 温庭筠《赠隐者》

采茶溪树绿, 煮药石泉清。

不问人间事, 忘机过此生。

  • 宋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诗人们喜欢自然,厌倦了官场的争斗和时局的动荡,心中隐藏着对静谧舒适生活的向往,梦想着泛舟湖面、隐居山林,采菊种茶、煮酒烹茶。于是想起了茶的清香和恬淡。温庭钧和黄庭坚都爱上了茶,烹茶和品茗必不可少,诗作中怎么能少了茶的影子。

当然,最了解茶的人,最喜欢茶的人,最钟情于茶的人,还是写了《茶经》的“茶圣”陆羽。他用一首诗歌,表达了对茶的热爱,全是没有一个茶字,却让人不由自主升起对茶的向往。

  • 《六羡歌》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03.茶趣:士大夫乐此不疲的斗茶竞技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和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不止一次“斗茶”。在古代,斗茶其实很普及,是文人墨客经常切磋的一种游戏,没有胜出的狂喜,也没有败北的懊悔,在斗茶的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渐行渐近。

到了宋代,斗茶成为文人墨客、权贵阶层欣赏茶趣和消闲怡神的一种高级生活方式。斗茶要求人们一丝不苟地遵循一定的规则和严格的操作规范,参斗者必须全神贯注,持之不懈、一气呵成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斗茶虽然是一种竞技方式,可以两人或数人互斗,也可以自煎自斗,既能为生活增添乐趣,还能给精神带来快慰。茶汤泛起汤花,让人赏心悦目,饮一口汤花的清泉佳茗,让人顿感身心舒畅,能充实精神又能缓解疲劳,所以有“倾身事茶不知劳”的美谈。

茶汤要求色香味俱全,泡沫丰富,口感又佳,别有一番风趣。工具有茶、茶碾、茶瓶、茶匙、茶罗、茶盏缺一不可,有着灸茶、碾茶、罗茶、煎水(候汤)、点茶、击拂多道程序,必须严格按顺序完成,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技术娴熟,汤花细腻,色泽鲜白,了无水痕,方为上品。最享受的莫过于最后的品尝了。观察汤花破灭的过程,享受清泉佳茗散发出来的香味儿,入口生津,浸于“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的境地,回味无穷。

04.结语

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对整个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传承不仅在于茶叶近乎圣物的自然之美,还体现在采茶、制茶、烹茶、饮茶过程中不可多得的乐趣,也在于借助于千年以来在诗词书画中的广泛传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