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后进入唐朝的日本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许多接受了禅宗教育的僧人,他们在将茶种子带回日本的同时,也会将禅宗思想融入进自己的行为活动之中,种茶、饮茶等处处都可体现。而作为禅僧的村田珠光,更是把禅宗的精神与饮茶的行为结合,将“四叠半茶室”创立出来,从而标志着日本茶道在形式上的诞生。

从唐朝时起,佛教首次传入日本,获得了来自政府的支持并吸引了大量信众,成为日本最为盛行的宗教。而佛教中的许多内涵与教义也对日本人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化建筑等都蕴含了浓重佛教的意味。与此同时,饮茶的习惯也在这时通过两国的各种交流从唐朝传入日本,并在经过数年的发展之后形成独特的茶道文化。由于正好处于同一时期,这两者不可避免的给对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形象,也由此在日本形成了独特的茶禅一体的现象。

禅宗对日本茶道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茶道最初在日本的建立与发展便与禅宗密不可分

虽然中国的饮茶历史非常之早,但相应的饮茶活动在唐代之前,却只是在上层阶级之间甚为流行,普通民众则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普通的食品来果腹,谈不上文化。直到唐朝陆羽对饮茶有了更多确切与专业的研究之后,普通民众才开始把茶视为饮品,并在全社会普及开来。

尤其是饮茶的清心养神等文静特性,更是让它成为了僧人们辅助修炼、提升自己修养的重要工具,“僧人坐禅,以此醒神而驱睡意。”而也正是在这时,日本开始向唐朝大量派遣使者,学习其先进的文化内容,而饮茶作为当时唐朝社会普遍热爱的活动,或是耳濡目染,或是主动学习,很快就被日本人学去,也逐渐成为他们的日常活动。

陆羽

据史籍记载: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子来。王使植地理山,茶……至于此盛焉。

其后进入唐朝的日本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许多接受了禅宗教育的僧人,他们在将茶种子带回日本的同时,也会将禅宗思想融入进自己的行为活动之中,种茶、饮茶等处处都可体现。早期茶道中的“吃茶法”和“抹茶法”都与禅僧有着密切关系,而荣西所著的《吃茶养生记》,更是日本茶道最早的文献之一。

作为禅僧的村田珠光,更是把禅宗的精神与饮茶的行为结合,将“四叠半茶室”创立出来,从而标志着日本茶道在形式上的诞生。因此,禅僧可以说是日本茶道的奠基人,对其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茶道也沾染上了深深的禅宗烙印。

2、禅宗使日本茶道拥有“贵族范”

对日本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两国之间的交流是上层统治阶级之间的事情,就算是留学生从唐朝带回来许多的先进事物,也应该是由贵族们去学习,他们不用去刻意模仿。此外,饮茶这一活动带有极强的休闲性,它注重的是对心境的培养和提升。

遣唐僧人

当时日本大部分人缺乏教育且整日忙于农活,饮茶就成了一件对他们来说没有必要性和实用性的活动,自然不会在那上面花费很多心思。因此,饮茶最初在日本也只是流行于日本上层社会,为贵族们所喜爱与享受。他们不但有多余的时间去消遣,也有充足的经济实力去种植茶叶、研究茶道。而最重要的,饮茶在唐初也是独属于上层社会的活动,如果日本贵族能够学会饮茶,也算是与他们有了相同的爱好。

禅宗传入日本之后,便以其“直指心性”、“升华精神”的内涵深受日本贵族们的喜爱。对他们来说,物质生活条件早已达到了一个不需要担心的地步,追求更高等级的精神生活才是新的人生目标。但是,精神境界的突破往往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人在长期的思考作为铺垫,偶尔的特殊情况作为诱发因素来实现。

因此,大多数深受禅宗影响的日本贵族就选择将饮茶作为最基本的修炼方式,既不耗费精力,也不占用资源,还能最大可能地达成自己的目标。这就使得饮茶活动在日本贵族之间蔚然成风,禅宗成茶道的推广大使,日本茶道在也这一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贵族化倾向。但是,随着禅宗的影响力扩大到下层民众之间,被禅宗塑造出来的茶道也开始被他们接受,茶道在日本也由此变得愈发广泛和普及。

禅宗与日本茶道的诸多共通之处在思想上体现出来

1、追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的寺院大多建于深山老林之中,僧人们与自然相伴,远离尘世的喧嚣,在一片寂静中追求自身境界的提高和思想的升华,日本僧人也不例外。

他们过着“选得幽居愜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上披云笑一声”的生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而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如山川河谷、花鸟虫鸣都是佛性的本质体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人需要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认真体验才能够确切感受到佛法的真谛。而人们在饮茶时,也主张在清幽的自然环境下用简朴的工具进行,与几位好友端坐一起,听着沸沸水声,一边探讨人生哲理以提升自己,一边也可以从繁忙的社会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难得的休息。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日本古代大多数普通民众囿于阶级和财力限制,不得不在饮茶时使用简朴的工具后,才形成了日本茶道的这样一种文化,也可以说是适应了社会现实的一种文化。

2、调节心理状况以更好的姿态去生活

大多数人都是由于在生活上遇到了不能解决、理解或者悟透的问题,所以才将目光投向宗教以希望获得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此外,宗教的盛行也与社会情况有着一定关系:当社会稳定、战乱少的时候,人们便会积极生活,精神上要现实一点;当社会混乱、战争频发的时候,人们便会投身宗教以寻求精神上的安慰,精神上就变得更加理想化一点,宗教也因此盛行起来。

而禅宗的作用也正是如此,《禅与生活》中便有这样的描述:“从本质上看, 禅是见性的方法,并指出我们挣脱桎梏走向自由的道路。由于我们啜饮生命的源泉,使我们摆脱一切束缚,而这些束缚是使我们有限生命时常在这个世界上受苦的。”

因此,当人们修行禅宗、对事物有着更深刻与开阔的理解之后,便会持更加积极的态度去生活。从物理功能上来说,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驱除烦恼作用,它含有茶氨酸这一能够帮助人们产生镇静松弛的物质,可以有效降低人们的焦虑情绪以改善精神状态。

村田珠光

而种茶、泡茶、饮茶等步骤无不需要人们放缓节奏慢慢进行,而饮茶时也需要与亲朋进行深层次的交谈,可以转移自身的注意力,将烦恼更加抛诸脑后。因此,饮茶对人们来说也是一种调节心理状态的极好方法,正如刘禹锡在他的诗中说道:悠扬喷鼻宿醒散,清峭澈骨烦襟开。

当禅宗与饮茶结合起来之后,这种调节心理状态的作用就得到了扩大与升华,对日本人的生活态度起到了很大的改变作用。日本茶道的创始人村田珠光就认为,饮茶是能够达到“非游非艺、一味清净、法喜禅悦”心境的一种方法,日本茶道中的返璞归真特性也由此体现出来。

与禅宗结合后的日本茶道给日本带来了一定的和平

1、淡泊名利的思想深入人心

由于日本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就使得人们在思想上的竞争意识就淡了很多。他们追求清心寡欲的生活,对财富、地位、权势等外物的欲望大大降低,从而不会使自己与旁人发生争端。此外,日本的本土文化中就十分注重群体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两者结合之下,这种精神的内涵就进一步扩大与升华,对日本的统治阶级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现象。他们不再需要花费大力气去控制普通民众的思想,整个国家的分裂情况也少了很多。

2、人们普遍对生活有了更积极的理解

同时,由于人们可以仅通过茶道便能够将自己的心理状况调节至一个最佳的状态,不用再郑重其事地进入寺院之中,这为日本节省了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财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民众的思想和社会的经济基础得到了稳固之后,日本便向好发展,虽然在时间的更迭中不断有战乱出现,但由于佛教一直在日本社会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人们的思想也一直深受其影响,再加上天皇的思想领导地位极高,因此对日本内部的和平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总结

无论是禅宗还是茶道,都并非日本的本土文化,但他们能够将其吸收并改进,从而使其呈现出本民族的特点,这不仅需要漫长的时间,更需要无数贤人的贡献,日本的努力与奋斗也从此可以体现一些。而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成为日本国教,佛教的地位大大下降,本来以禅宗为理论基础的日本茶道也需要从中脱离出去以找寻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模式,正是因为此,日本茶道中所蕴涵的日本文化因素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富有了日本特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