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後,在龐統、諸葛亮的輔助下,佔領了當時大漢面積最大的益州,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漢政權的基礎,也讓劉備勢力達到頂峯,並且與曹操有了正面扳手腕的實力。然而,劉備在取得跨有荊州益州外加漢中的大好形勢下,守備荊州的蜀漢頭號大將關羽,在未取得益州方向的馳援下貿然伐魏,最後被曹操孫權合力打敗,自己也因此丟掉了性命,劉備集團遭受巨大損失,頭號戰將關羽陣亡,劉備最精銳的荊州軍團覆滅。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雖然暫時穩定了朝廷,但也只是將大漢天子收入囊中,放置深宮好喫好喝供着,漢獻帝也只是名義上的大漢天子,早已沒有了實權。

隨着曹操實力和野心的膨脹,越來越不顧君臣綱禮,有匡扶漢室的功臣慢慢變成了囚君弒後、屠戮忠良的亂臣賊子,這也是諸侯稱曹操名爲漢相實爲漢賊的主要原因。

很長時間以來,劉備的實力與曹操不在一個檔次上,從徐州到荊州,劉備始終被曹操壓着打,後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相助,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執行聯吳抗曹的方針,最終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敗曹軍。

按照司馬懿的說法,此戰曹軍元氣大傷,10年之內再難一統天下!

反觀孫劉聯軍,孫權的江東基業更加穩固,而劉備也趁勢奪取了荊州,有了立足之地。隨後,在龐統、諸葛亮的輔助下,佔領了當時大漢面積最大的益州,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漢政權的基礎,也讓劉備勢力達到頂峯,並且與曹操有了正面扳手腕的實力!

然而,劉備在取得跨有荊州益州外加漢中的大好形勢下,守備荊州的蜀漢頭號大將關羽,在未取得益州方向的馳援下貿然伐魏,最後被曹操孫權合力打敗,自己也因此丟掉了性命,劉備集團遭受巨大損失,頭號戰將關羽陣亡,劉備最精銳的荊州軍團覆滅。

爲了給義弟關羽報仇,並奪取荊州甚至一舉拿下江東,剛稱帝不久的劉備就開始了他人生最後一場戰役,夷陵大戰。

夷陵之戰的結局不再贅述,劉備率領的十多萬大軍被陸遜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劉備退守白帝城後抑鬱而亡,蜀漢政權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自知命不久長的劉備在白帝城交代了後事,並託孤諸葛亮李嚴趙雲等人,隨後撒手人寰。

從此蜀漢進入了劉禪坐位、諸葛亮主政的北伐時代,影視劇上講的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其實正史上是五出祁山一次防衛。

我們姑且不論孔明發起了幾次主動進攻,但諸葛亮的確是繼承了劉備“漢賊不兩立、蜀漢不偏安”的遺志,屢屢在國力軍力不如曹魏的劣勢下,以一己之力討伐中原,逐步蠶食魏國疆土。

在諸葛亮看來,蜀漢與曹魏在經濟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倘若任曹魏全力發展,蜀漢滅國是早晚的是,與其坐視曹魏更加強大,倒不如趁現在人心思漢,拼命伐之,即使不能速勝,也可以蠶食魏國疆土,阻礙其發展,因爲論發展速度,“體量”更大的魏國肯定比蜀國快,雙方的差距勢必越來越大。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數年之後,愈發強大的魏國勢必會出兵伐蜀,到時候再以復興漢室的口號,恐怕就不會有太大的號召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