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國古代,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創帝制之後,設立了一系列尊皇措施,比如說首創皇帝稱號,取消諡法、自稱爲朕、文字中不能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諱、以及只有皇帝才能夠使用的玉印“璽”。印早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出現,直到秦朝建立之後兩者纔有所分別,臣子百姓所使用的叫做印,而皇帝所使用的叫做璽。

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玉璽是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當中,據說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後,使用和氏璧製造了一個傳國玉璽。秦滅之後,每一代帝王都渴望自己能夠獲得這枚玉璽,認爲一旦能夠拿到手就象徵着自己受命於天,應當成爲天子,反之則認爲自己的氣數已盡王朝將塌,由此可見一枚小小的玉璽竟然有着這樣的魔力。


可惜的是,後唐末代皇帝和皇太后自焚於玄武樓,這枚傳國玉璽也不翼而飛。在《玉璽記》中學者徐令言曾記載過辨別傳國玉璽真僞的方法,所以說每次所謂的傳國玉璽出現之後,經過辨別都能夠發現它們是贗品,真正的傳國玉璽到底去了哪裏已經成爲了未知。但除了傳國玉璽之外,各個朝代都有專屬的玉璽,它們被統治者認爲是國之重寶,同樣有着很重要的價值。


玉璽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曾經發生過一件事,一名13歲男孩撿到一枚玉璽,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在當時那個年代,孩子們上學大多都要依靠步行,並沒有修建太多的馬路。一個名叫孔忠良的小孩家住農村,父母每天都要去地裏勞作,上下學都是自己一個人走路步行。這一天孔忠良像往常一樣在田地裏走路上學時,意外的發現小河裏有一個折射出耀眼光芒的物體,看起來十分顯眼。孔忠良那時正是調皮愛動的年紀,也不管上學會不會遲到,脫了衣物就跳到了河裏面想要一探究竟。


孔忠良遊過去撈了半天這才撈出來,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綠油油的石頭,只不過形狀看上去有些特殊,上面還雕刻着各式各樣的圖案和看不懂的文字。孔忠良並沒有想太多,只是將這塊造型特殊的石頭裝進了自己的口袋繼續去上學。

在學校時孔忠良並沒有拿出來這塊石頭大肆宣揚,而是選擇回到家之中讓自己的父母看一看。放學回家之後,孔忠良急忙從自己的口袋中拿出來那塊造型古怪的石頭,擺在了自己父親的面前。孔忠良的父親一看,心裏想着怎麼和電視劇裏面那些古代皇帝使用的玉璽那麼相似,而且上面還有很多看不懂的古文字,會不會真的是古代的玉璽?


孔爸爸一時拿不準主意,便選擇帶着這塊玉璽來到了市裏面的博物館,請專家進行鑑定。專家看了這塊玉璽之後,幾個人仔細研究了半天得出結論,原來這正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妻子呂雉所使用的玉璽。在我國古代,皇帝和皇后所使用的玉璽外觀上是有所不同的,皇后所使用的玉璽上面通常雕刻着金螭虎紐,外觀上也稍微小了一些,孔忠良撿到的這個玉璽,正是呂雉所有。

當年劉邦去世之後,呂雉雖然並未稱帝,但朝中大小事務皆由她負責處理,因此我們經常將呂后和武則天放到一起進行對比,而這枚玉璽就是呂雉當年處理公文時使用的。漢朝末年各大軍閥割據混戰,盜墓之風盛行,這枚玉璽很有可能就是在那個時期流落民間,最後被孔忠良所撿到。


孔忠良

孔忠良撿到這枚玉璽上交後僅僅得到20元的路費,本以爲這件事就應當就此結束,可沒想到的是45年後專家卻再次上門“拜訪”,這是爲何呢?原來是因爲當地的博物館在清點文物時,意外的看到了這枚玉璽,想起來這枚玉璽還是當年一個農民和他的兒子親自送過來的,在當時的年代下也沒有給他們太好的獎勵,因此打算在前去上門拜訪。


結語

工作人員來到孔忠良的家之後,再一次將這件事提起來,孔忠良纔想起來自己40多年前還曾經捐贈過玉璽。工作人員本來想給孔忠良一家一筆現金作爲感謝,可卻被婉言拒絕,孔忠良表示這枚玉璽本來就應該由國家所有,自己只不過是盡到了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沒理由拿這筆錢。最後雙方經過商量之後,給孔忠良頒發了一個“爲遺址保護作出傑出貢獻”的榮譽證書,感謝他當年的所作所爲。

正是因爲在中國有像孔忠良這樣的人出現,才能夠讓我們國家的這些瑰寶能夠出現在博物館之中,讓我們能夠近距離的欣賞,我們如果有幸也能夠在外發現文物,也一定要及時交給當地的文物保護部門,爲國家做貢獻。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 《玉璽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