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七屆五次會議現場。 劉昌松攝

2020年是“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年”,如何通過優化營商環境爲企業紓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嘉賓

蔣虎南:市人大代表、大英聚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

張宇生:市人大代表、四川聯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敬章:市人大代表、四川博宥印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陳克輝:市人大代表、四川佳世特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緒炳:市人大代表

侯玉君:市政協委員、市委統戰部副縣級幹部

周旭東:市政協委員、四川省鄉悠裏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崇智:市政協委員、四川澤曦律師事務所副主任

王治斌:市政協委員、遂寧經開區公安分局局長

賦能

構建良好營商環境爲企業添加活力

疫情防控期間,不少中小企業發展遇到了困難。當前,我市企業正在加快復工復產,衝刺達產、穩產、滿產。在這些時刻,就需要良好的環境爲企業“加碼”添活力。

“營商環境的優化爲企業發展賦能。”蔣虎南認爲,企業的發展既需要自身實力雄厚,也需要外部環境的優化。近年來,遂寧的新材料產業發展很快,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但企業要壯大發展,還需要政府持續引導培育。他建議,針對遂寧的特色產業,政府應在資金扶持、科技投入、人才引進等方面加強引導和支持。

“遂寧營商環境一直很好,但今年因爲疫情這種特殊情況,給企業帶來了一定影響。”張宇生認爲,疫情影響下,很多企業經營遇到了難題。政府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將提振企業信心。他建議,可以更好地利用地方名優產品推薦目錄,搭建供需對接平臺、開展供需對接活動等方式,更好地支持民營企業,研發優質的創新產品和服務,激發企業更多發展活力,創造更多的效益,爲遂寧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政協委員小組討論。劉昌松攝

扶持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幫企業渡難關

應對疫情,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努力扶持企業渡過難關。部分企業緩過來了,但還有不少的企業仍在“掙扎”。在這個關鍵時刻,這些企業特別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搭把手、扶一程。

在這方面,敬章近期做過的相關了解和調查讓他感受特別深刻。“目前,企業存在着短期的減產裁員的做法,讓不少有經驗、有技術的工人流失。”他建議,政府應加大引導,同時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讓企業穩住員工,促進就業。讓企業更加理性、更加科學地面對問題,化危爲機,迅速找到出路。

“特別是疫情影響後的小微企業,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在陳克輝看來,當前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重中之重就是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她建議,業務主管部門要主動上門,加強對企業的政策講解和宣傳,對滿足政策的及時給予幫扶。另外,要多多包容企業,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比如說,一些企業之前存在違規違章、手續不全等問題,應視具體情節給予寬容處理,給企業改過重整的機會。

發力

以企業爲中心建設服務型政府

而侯玉君認爲,優化營商環境,政府應轉變服務方式,從以“我”爲主變以“企業”爲主。她建議,以企業的時間爲主,企業什麼時候有空,什麼時候方便,就什麼時間上門爲企業服務。

“進一步抓好服務型政府建設,要從根本上改變本位主義、懶政思想,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在周旭東看來,建設服務型政府,不僅要轉變思維,還要從制度建設上做出根本性保障。他建議,政府各職能部門要從爲企業服務、培育企業發展的角度開展工作,爲企業發展、地方經濟發展做好服務。

爲企業紓困解難,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從政府層面看,應該如何發力?

“要敢於動真碰硬整治營商環境問題,讓企業有更多的方式反映問題、表達訴求。”在張緒炳看來,優化提升營商環境,要從政治高度、戰略高度提升認識,增強政府服務的主動性、創新性和時效性,讓政府服務更貼近企業的心。他建議,一方面要進一步暢通政企交流渠道,讓企業有更多的表達訴求的渠道,另一方面要切實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建立多部門聯合協調機制,爲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政協委員聽取工作報告。何光華攝

改革

加快放管服改革打造良好法治環境

良好的法治環境是營商環境的前提和基礎。爲企業賦能,既要讓企業感受方便,企業也必須依法經營、依法維權。

“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既要有法可循,也要依法執行。”楊崇智從立法層面對優化營商環境提出了建議。他認爲,我市應儘快啓動地方立法程序,出臺制定全市統一的《市場主體登記管理辦法》,加強對機關行政服務人員的法治培訓,並在市場主體登記中推行首問責任制,落實責任主體,讓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依法執行。

而王治斌在調研中也發現,相關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解決好執行難、執行不到位問題。在營造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的同時,企業自身也需要提高法治意識,加強法律知識學習,推進法律服務顧問“進企業”,促使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維權。

(全媒體記者 蔡志凌 王維 李佳雯 鄒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