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句麗南下之後,新羅也兼併了金官,朝鮮半島鼎立的三國就變成了高句麗、百濟和新羅。所以,高句麗跟高麗不是一脈相承的王朝或國家,而韓國也不應該把高句麗當成自己的“祖先”。

近年來,韓國爲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不斷打歷史牌,尤其是大肆宣傳自己出自於高句麗。甚至聲稱自己在隋朝末年大敗中原軍隊,因爲當年高句麗帝國曾盛極一時,隋唐幾代人流了很多血才擊敗高句麗。

但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韓國真的就是原來的高句麗嗎?高麗與高句麗到底是不是一個國家?


爲此,我們有必要梳理一下歷史。

事實上,隋唐時期的高句麗,跟五代時期由王建在公元918年建立的高麗並不是一回事,儘管前者在歷史上和正史中也被稱爲高麗,但那多半是一種習慣性的簡稱。其實,一直要到大唐滅亡之後,高麗王朝才建國,那才真是高麗。


也就是現代韓國的歷史。所以,高句麗跟高麗不是一脈相承的王朝或國家,而韓國也不應該把高句麗當成自己的“祖先”。

朝鮮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和國家,關於朝鮮及其民族的起源,由於歷史長、枝節多、線索繁,纏纏繞繞。所以,分歧大,各有各的說法,至今暫無定論,比較認可的說法是萁子朝鮮。


箕子,商朝貴族,文丁的兒子,帝乙的弟弟,商紂王帝辛的叔父。商周變易之際,箕子帶領5000商朝遺民,移居到遼東一帶。遼東也就是現代的朝鮮半島一帶。

進入漢代之後爲衛氏朝鮮取代,但仍然屬於漢朝藩屬。公元前108年,漢朝滅衛氏朝鮮並設置樂浪等四郡,在包括朝鮮半島中部以北地區實行了和中原地區相同的統治方式。


西漢末年,高句麗人扶余王子朱蒙建高句麗,定都於今天的吉林省集安市,行政區劃歸屬於玄菟郡,民族分類屬於濊貊(讀如畏陌)系統。

魏晉南北朝時期,自強不息的高句麗人不斷發展壯大,並在北魏拓跋燾和南朝劉義隆的時代遷都平壤,成爲朝鮮半島鼎立的三國之一。


另外兩國,是百濟和新羅。

百濟和新羅是朝鮮半島南部韓人建立的國家。韓人最早分爲三支:馬韓、辰韓、弁韓,號稱三韓。之後,馬韓建立了百濟,辰韓建立了新羅,弁韓建立了金官。這是朝鮮半島南部最早的三國。高句麗南下之後,新羅也兼併了金官,朝鮮半島鼎立的三國就變成了高句麗、百濟和新羅。


百濟在西南,新羅在東南,高句麗在北。 三國當中,高句麗受中華文明影響最大。而朝鮮半島上的三個國家互相爭霸。高句麗聯合新羅,百濟勾結日本,在半島長時間問鼎逐鹿征伐不已。


隋朝統一之後,隋煬帝三徵高句麗皆失敗,但是重創高句麗元氣。至唐朝與後來居上的新羅聯手,先是滅亡了百濟,又在白江口海戰中大敗前來援助百濟殘餘勢力的倭軍。唐軍與新羅水陸並進,南北夾擊高句麗,趁其內訌之機,一舉攻破平壤,滅亡了高句麗。隨後,唐朝在平壤設立安東都護府統轄其地。

而高麗則稱之爲高麗王朝、王氏高麗,是朝鮮半島古代國家之一。


公元918年,泰封弓裔部下起事,擁立王建爲王,公元936年滅後百濟實現統一,這就是所謂的“王氏朝鮮”。高麗歷經34代君主,共475年。

公元1388年李成桂掌握實權。公元1392年,李成桂廢黜恭讓王自立,建立了朝鮮王朝,並在1393年以“朝鮮和寧等國號”奏請明朝,明賜李成桂爲朝鮮王,王氏高麗遂改號朝鮮,學界一般稱之爲“李氏朝鮮”,或簡稱李朝。此即我國明清時期的朝鮮國。


所以,高麗與高句麗並非一個國家,二者建國時間沒有重合之處。而且高句麗一直都和中原王朝有着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同時,高麗與高句麗的民族構成也不一樣。高句麗以扶余等民族爲中心建國,屬於中國東北的古代民族國家。而王氏高麗轄境內的人民以新羅人爲主。王氏高麗本是新羅國民所建政權,兼併新羅和後百濟之後,新羅人和百濟人成爲了王氏高麗的主要居民。


據說,現在韓國教育仍在對小學生們宣揚說:“你們以後一定要把高句麗的領土拿回來。”

其實,高句麗和韓國真的沒什麼關係。韓國也無須在過度宣揚。

朋友,歡迎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