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愛國,不甘後人,即使把我燒成灰,我也是愛國的!”——季羨林

我們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爭史,前有狼後有虎,從滿清政府的昏庸無能,再到內憂外患,一路走來,幾多風雨。建國之路並不一帆風順,我們的國家山河,也曾經是動盪飄搖的。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英雄輩出的華夏從來不會讓人失望,炎黃子孫骨血裏自帶凜然正氣,在關鍵的年代捨己爲人,拯救了危在旦夕的國家。

談到陳廷賢,很多人對這個名字非常陌生,事實上,他也並不是什麼身處在軍隊中的高官要員,而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陝西村民但是,正是這個看似外表平平無奇的山西村民,卻在千鈞一髮之際救下了兩千五百多名士兵,至今仍然爲人稱頌。但是遺憾的是,國家在多年後找到這位恩人時,他已經是病入膏肓了。

情況危急

1934年底,紅軍開始長征剛剛兩個月。

當時,紅軍已經抵達河南盧氏縣地界,超過二千五百多名紅軍戰士決定在此整頓隊伍,稍作休息,但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此時,國民政府第40軍部隊也在河南省,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埋伏圍剿25師!”

當時,蔣介石在河南調動了三支部隊,,目的是圍困住紅軍,把紅二五軍消滅在河南。當時的情況已經非常危急,如果紅25軍不能在三股勢力集結之前衝出包圍圈,那麼,可想而知,紅25軍將面臨的,是三股勢力的屠殺。

在這種情況下,紅軍勢單力薄,寡不敵衆。無論遇到三支部隊裏面的哪一支,25紅軍都無法逃出包圍圈。

形勢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司令員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在第一次召開軍事會議後根據形勢開始商量對策,究竟如何做到既不與敵人糾纏,又能迅速跳出河南的包圍圈呢?

前有力後有虎,形勢不容樂觀。如果不迅速做出決定,那麼等待紅軍的,將是敵人的大軍。

會議上的氣氛都很低沉,甚至有個別領導表達了徹底的絕望,紅軍彷彿是陷入了死衚衕。

有人說:“乾脆就來他個魚死網破!”

但是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徹底否決了,國民黨軍隊人多勢衆,魚死網破無疑是自投羅網,相當於把25師紅軍的戰力送進國民黨口中。

難道,紅軍辛辛苦苦兩個月的遷徙,耗費了無數精力,還未抵達目的地,就要宣告終結嗎?所有人都不禁感到沮喪無比,兩個月來的辛苦奮鬥,過草地走泥潭,難道就要毀於一旦嗎?

沒有人能夠改變這個局面,也沒有人能夠接受這個結果。

那麼,只有一個辦法,才能挽救當前的局面——找到突破的出口。

化險爲夷

會議結束時,軍隊的指揮官程子華派出了幾十個探路的偵察兵。

但是偵察兵初來乍到河南,對這裏人生地不熟,幾乎沒有羣衆基礎,根本無法完成找到突破口的道路,而河南百姓也被當前的軍事混亂和軍隊的過度徵募嚇到了,在這個關頭,幾乎沒有仍然敢得罪強大的國民政府,去爲紅軍指路。

派去探路的幾十個士兵都沒找到出口。紅軍25軍戰士士氣低落,處處瀰漫着悲壯的氣氛。無奈之下,程子華親自帶領偵察兵探索道路,企圖給兩千五百名士兵一個交代。

天無絕人之路,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程子華看見一個挑貨郎,便上前問路,也正是這個人,給紅軍的生活帶來了希望。

這個人是山西人,名叫陳廷賢,多年來他一直在河南進貨,再到山西拿貨銷售,所以對這裏的路況相當熟悉。他知道一條鮮爲人知的通往陝西的小道,於是自告奮勇帶領紅軍25軍穿過這條小道。

這正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程子華本來幾乎要絕望的心情瞬間亮堂起來,他連忙追問:“敢問老鄉是否能夠帶我們走出河南?”

陳廷賢也很是爽快,當即一口答應,帶着紅25軍踏上通往陝西的隱藏的退路,因爲有陳廷賢的幫助,紅軍成功的逃脫三軍隊圍攻,國民政府軍隊在河南抓住了一個空,甚至紅軍的影子也沒有看到。

逃出河南來到陝西后,程子華司令與他握手致謝。“老鄉,謝謝你!你是我們紅軍第二十五軍的救星!”

陳廷賢卻不在意的揮揮手說:“這就是我應該做的。”

分離後,紅軍25路向陝北進發,這才徹底跳出了被包圍圈,徹底化險爲夷。

十年尋恩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程子華任山西省省委書記、省軍區司令員。他曾多次派人到山西尋找陳廷賢,在他心中從未忘記過,這位山西村民救了他和2500多名紅軍士兵的命。

但是不幸的是,每次都是徒勞而歸,陳廷賢就像人間蒸發一樣,沒有消息。

1983年,山西省政府再次派人尋找陳廷賢,最終在當年被紅軍圍困的盧氏縣找到了他。只是雖然已經找到救命恩人,但是卻已經太晚太晚。此時,陳廷賢已經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找到恩人之後,紅軍才發現紅軍長征文獻記載的名字是錯誤的,文獻記載的是“陳廷獻”,因此派出的軍隊多方打聽,卻沒有找到恩人。

1984年,陳廷賢因重病去世,享年72歲。

正義只會遲到,但是不會缺席,陳廷賢雖然已經去世了,但是他的故事卻成爲了一代神話,通過後世的口筆相傳,所有人都知道了這個村民在當年曾經勇敢的挽救了兩千多名士兵的性命,是真正的英雄。而他的精神也一直影響着後世的所有人,讓大家都知道紅軍長征的艱難和可貴,假使不是他,歷史也許就會被改寫,今天的和平穩定也就不復存在了,因此,他纔是真正的民族之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