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查房的时候,我们通过上级医生对病例的分析、提问,总能拨开迷雾,收益匪浅。

本周大查房时间,我们来介绍一个「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病例,来了解一种特殊的肺部感染。

发热、咳嗽、呼吸衰竭

如何进行下一步诊疗?

患儿,男,3 岁,主因「发热 7d,咳嗽 6d 并加重 1d」入院

患儿于 7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可达 39.4℃,无寒战,无皮疹,家人自行喂服退热药后可降至正常,体温仍反复,6d 前患儿继而出现咳嗽,咳嗽为阵发性,有痰,不易咳出,偶出现轻微喘息,并就诊于当地医院,静脉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d 后见效果不佳,并改为阿奇霉素治疗 1d,未见明显好转,入院前 1d,患儿呼吸较前急促,并出现口周发绀,为进一步诊治,遂入我院。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欠佳,饮食及睡眠一般,无皮疹,无呕吐及腹泻,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

既往史:否认肝炎及结核病接触史,否认异物吸入史,否认支气管哮喘史;

个人及家族史:生长发育正常,否认家族遗传代谢病史;

体格检查:T:39.1℃,P:120 次/min,R:32 次/min,Bp:95/60 mmHg,低流量吸氧下动脉血氧饱和度85%~90%,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急性热面容,精神差,略烦躁,呼吸急促,口周发绀,可见鼻翼扇动及三凹征阳性,全身无皮疹及出血点,双侧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球结膜无水肿,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 I°肿大,左肺可闻及明显水泡音,右上肺可闻及明显中小水泡音,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叩诊呈浊音改变,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未触及明显包块,肠鸣音正常,脑膜刺激征,余病理征。

⬆️⬇️上下滑动查看详情⬆️⬇️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7.24x10⁹/L,N:75%,L:18%,RBC:5.15x10¹²/L,Hb:127 g/L,PLT:313x10⁹/L;

肝肾功能大致正常

血气分析:PH:7.38,PaCO₂:45 mmHg,PaO₂:47 mmHg,SaO₂: 89%,HCO₃ˉ:43 mmol/L;

呼吸道九连检:均阴性。

胸片示:双肺炎症改变,以右侧为著,呈片状改变。

入院诊断:肺炎,呼吸衰竭 I 型?

住院医师汇报:

1、患儿入院后,给予头孢曲松钠 80 mg/kg·d,并给予退热、补液支持对症治疗;

2、患儿临床特点:

学龄前儿童,起病较急,病程短;

临床以发热及咳嗽为主要症状,在诊治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并呈进行性加重;

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病史及接触史;否认异物吸入史;

查体:急性热面容,精神状态差,呼吸急促、口周发绀、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左肺可闻及明显水泡音,右上肺可闻及明显中小水泡音,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叩诊呈浊音改变;

辅助检查:胸片示:右下肺炎症改变;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升高,余正常,血气分析:PaO₂:47 mmHg,SaO₂:89%,HCO ₃ˉ:43 mmol/L。

根据患儿临床特点,是否应诊断重症肺炎?病原如何判断?需要如何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上级医师意见:

细菌感染可能性大,需查明梗阻症状重的原因

主治医师分析:

1、患儿临床特点支持肺炎的诊断。该患儿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较快,伴有 I 型呼吸衰竭的症状、体征及血气的改变,故可以诊断重症肺炎。

2、病原分析:

该患儿除咳嗽、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及三凹征阳性以外,还伴有发热、精神萎靡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血常规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主,考虑存在 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 需要尽快完善 CRP、PCT 相关检查。

患儿咳嗽较频繁,呈刺激性干咳,不除外混合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虽然患儿呼吸道九连检均阴性,但支原体阳性率受年龄、病程、机体免疫等因素影响,需再次复查。

3、进一步诊治意见:

患儿病情较重,肺部感染面积较大,需要 尽快完善胸部 CT 及胸腔彩超等检查,必要时行胸腔穿刺。

治疗上可继续给予头孢曲松钠抗炎对症治疗,并间断性低流量吸氧,布地奈德 0.5 mg bid 执行,必要时可临时加一次,余对症支持治疗。

主任医师分析:

1、患儿可诊断为重症肺炎,但仍需要注意与肺结核及支气管异物鉴别:

患儿发热、咳嗽,但无结核病接触史,已接种卡介苗,但无明显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故暂不考虑此病;

患儿有咳嗽,呼吸道梗阻的症状和体征较明显, 需注意支气管异物的可能,虽然患儿家属否认异物吸入史,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支气管镜检查,以防漏诊、误诊;

2、因患儿病情进展较快,需考虑细菌合并支原体混合感染可能性大。

支气管镜取出「树枝」

根据上级医师指示,完善相关检查。

CRP:92.5 mg/L;PCT:0.63 ug/L。

支原体抗体 IgM:1:320。

胸部 CT:提示右下肺肺不张改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胸部彩超:双侧胸腔积液,右侧胸腔可见无回声暗区,可见横断面 6 mm,左侧胸腔可见无回声暗区,最大横断面 3 mm。

支气管镜检查:右 B5 发现大量白色坚硬粘液堵塞物,经活检钳取出数条树枝型胶冻样物后,反复冲洗、抽吸并取出如下,符合塑形支气管炎的特征。

取出物送病理检查:提示内含黏液素的纤维素及嗜酸性粒细胞,并可见大量炎性细胞。

最终诊断为:塑型支气管炎

病例相关知识点

1、发生炎症时,呼吸道及呼吸功能的变化

当炎症蔓延到支气管、细支气管及肺泡时,支气管因黏膜炎症水肿使管腔狭窄,肺泡壁因充血水肿而出现增厚,肺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影响到通气与换气功能。

当炎症进一步加重时,管腔可出现堵塞,肺泡损害明显,继而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并出现发绀、鼻翼扇动及三凹征。

2、为何支原体感染不容易早期发现?

该患儿合并支原体感染,虽然第一次查支原体为阴性,但假阴性因年龄、病程、自身免疫等因素而出现假阴性。

当支原体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 X 线影像学表现不是特异性指标。支原体感染与病毒感染,外周白细胞均不升高;而当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时,又容易因白细胞升高而排除支原体感染,因特异性不强更容易出现误诊。

血清中 MP-IgM 一般在出现症状后的第 7d 即可检出,10~15d 达高峰,病程长于 1 周且第 1 次检测 MP-IgM 阴性者,可根据病程多次反复检查,以减少因检测时间过早抗体呈假阴性而导致误诊。

3、塑型支气管炎的特点

塑型支气管炎可以累及局部肺段或肺叶,也可延伸至整个支气管树,形成广泛堵塞。因气道阻塞严重程度和潜在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检查表现可存在很大差异。

塑型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典型症状为咳嗽、发热、喘息等,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以及常规辅助通气措施难以改善的呼吸衰竭症状。

塑型支气管炎中出现发热、患侧肺呼吸音低、胸腔积液的患儿比例均明显高于非塑型支气管炎,在临床上遇到有这些表现的肺炎、肺不张患儿,警惕塑型支气管炎。

黏液栓多发生于肺上叶的大段支气管,塑型支气管炎的管型在肺下部更为常见。

4、支气管镜取出塑型不代表根治

支气管镜能取出塑型物的绝大部分,但末端因塑型发生断裂常滞留末端细支气管,所以部分患儿支气管镜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不能完全明显改善,需反复气道冲洗,部分病例需多次进行支气管镜清除管腔手术。

对症治疗,如抗生素的应用,雾化吸入,胸部震荡及物理拍背,有利于小气道内阻塞物的排出。

投稿及合作:[email protected]

儿科大查房,每周一更新

对病例层层梳理,掌握儿科关键知识点

担心错过精彩推送?

简单 3 步设置星标 ?

「订阅号」列表 每晚 20:00不见不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