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來,主席返回紅四軍重新工作時,點名要見郭化若,說:“有個叫郭化若的,現在在何處。時任紅四軍前委委員的郭化若也認爲,紅四軍不能沒有主席的領導,於是,他和幾個人聯名代表基層戰士寫信給主席,請他“出山”。

1929年召開的紅四軍“七大”會議上,主席的正確觀點沒有被大多數人接受,沒有當選前委書記,會後,主席離開部隊,去了上杭蛟洋指導地方工作。

主席走後,部隊的政治工作削弱,思想產生了混亂,有些人甚至想離開部隊到地方上工作,身爲前委書記的朱老總看到這個情況,就開始着手召開“八大”會議。

會議上,代表們就當前局勢做了討論,他們都覺得,應該恢復主席的職務,讓他領導這支紅四軍。

時任紅四軍前委委員的郭化若也認爲,紅四軍不能沒有主席的領導,於是,他和幾個人聯名代表基層戰士寫信給主席,請他“出山”。

這封信寫得情真意切,滿腔熱忱,代表了紅四軍中大多數人的心意。後來,主席返回紅四軍重新工作時,點名要見郭化若,說:“有個叫郭化若的,現在在何處?”

朱老總說:“在二縱當參謀長,他的工作能力不錯。”

後來召開擴大會議,郭化若第一次見到了主席。當他在會場看到主席時,立刻舉手敬禮,激動地說道:“毛委員好!朱軍長好!”

朱老總拉住他的手說:“哈哈,郭化若來了!”並給主席介紹說:“這就是郭化若,黃埔畢業的,就是那位從蘇聯急着找你的那位。”

主席緊緊握住郭化若的手,說:“你就是給我寫信的郭化若?好嘛,信寫得不錯,我們紅軍中又多了一位秀才啊!”

郭化若聽完,連忙說道:“謝謝毛委員和朱軍長的鼓勵,我們紅四軍的士兵都盼着毛委員回來呢!”

這是郭化若第一次與主席見面,給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田會議之後,紅四軍前委研究人事變動和紅軍下一步的計劃。當時,紅四軍缺一個參謀處長,對這個人選問題,大家都很謹慎,因爲參謀處長不僅是司令部作戰指揮的具體負責人,有一些重要的軍事作戰文件,也都要由參謀處長親自擬製,而且,因爲要經常接觸機密文件,不僅要能力突出,更要政治可靠。

大家討論了很久,最後都覺得郭化若不錯,於是,郭化若就被任命爲紅四軍參謀處長,跟隨在主席身邊,出謀劃策。

郭化若是黃埔四期高材生,當年入學考試時,力壓林總、劉志丹、伍中豪、張靈甫、胡璉等等青年才俊,名列第一,才華橫溢,由他來做主席的軍事高參,是沒問題的。

紅軍第二次反“圍剿”時,郭化若提出了游擊戰的十項法則,即“擾敵,堵敵,截敵,襲敵,誘敵,毒敵,捉敵,偵敵,餓敵,盲敵”,讓主席的“十六字方針”變得更加具體化、豐富化。

抗戰期間,主席還交給了郭化若一個任務:研究並宣傳《孫子兵法》。

接到任務後,郭化若隨即展開了工作,不久後,一篇將近四萬字的《孫子兵法初步研究》,擺在了主席的書桌上。主席讀完後,大加讚賞,還讓郭化若在“抗戰研究會”上做一個專門的演講。

郭化若的這篇研究報告,在國軍中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周公從重慶回來後,專門找到郭化若,說:“有些國軍軍官向我打聽寫《孫子》文章的郭化若何許人也,和郭沫若是不是兄弟?我說,他是主席的軍事高參,和郭沫若先生沒有親戚關係,但他在我國軍事理論界的地位,應該和郭沫若先生在革命文學上的地位相當。”

郭化若聽後,謙虛地說:“我哪有郭沫若先生的水平啊,我的那些成績,都是在主席的指導下完成的。”

1939年,延安開辦了一個參謀訓練班,請主席講授“戰略學”的課程,但是,主席因太忙,就推薦了郭化若,說:“你們放心,郭化若講得不亞於我。所謂‘不亞於我’,就是和我差不多,甚至超過我。”

1955年授銜時,郭化若被授予中將軍銜,於1995年病逝,享年91歲高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