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乾貨】人們的心理因素,竟也是博彩公司擊敗彩民的“幫兇”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內曼(200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和特沃斯基提出的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也作前景理論)是決策論的期望理論之一。此理論是行爲經濟學的重大成果之一,其中有幾個基本結論如下:

1、人們在面臨獲利的時候是風險規避的;

2、人們在面臨損失的時候是風險喜好的;

3、大多數人對得失的判斷往往根據參考點決定。

簡言之,人在面臨獲利時,不願冒風險,更傾向於獲利了結;在面臨損失時,反而會採取更激進的方式以試圖挽回損失。而是獲利還是損失,參考點會按照最新情況發生變化,且人們對損失往往更加敏感。

讀完以上內容,再將以上理論帶入我們日常投注的操作中,想必不少讀者會看到自己投注的日常:

1、 人們在命中幾場以後傾向於開始擔心狀態不能延續,開始執行減少投注等可能規避損失的方式,實際上大部分彩民此時還沒到出現“拐點”的時刻:

例如連續三天都命中以後,人們容易認爲“按照概率來看,連續四天都命中是小概率事件,因此需要減少投注”。

實際上,第四天的結果只和彩民本身的命中率、莊家操盤思路呈現週期性變化有關,而和前三天是否命中沒有什麼關聯。此時減少投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規避可能出現的損失,但實際上也放棄了盈利的機會。這種傾向在無形中給彩民的資金變動設置了一個“天花板”,在持續命中的情況下,資金增長可能是圖1所呈現的模型:

2、 人們在失利幾場以後容易出現心態不穩定、對損失感到痛心,開始嘗試以各種方式賺回本金,比如想着靠加大投注額來快速實現“翻本”,甚至出現“梭哈”等不理性的舉動;

而一旦投注額開始增加,則意味着風險同步被放大,急於回本的頻繁、大額投注或許有可能快速彌補損失,但是更多時候是加快“洗白”的速度。此時資金增長可能是圖2所呈現的模型:

3、 在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盈利後遭遇損失,哪怕對比本金有盈利,心理也容易有失落感,畢竟以盈利時的最高點爲參考時,本金出現了下降。例如某彩民盈利了10000元,在接下來的投注損失5000元,那麼他往往想着是自己“損失”了5000元,而不是自己已經實實在在的取得了5000元的盈利(參考點已經是盈利了10000元以後的情況,而不是最初)。基於以上情況,不少人在接下來會增加下注額度,以希望快速贏回其“損失”的5000元。

這類情況實際上是一個更貼合實際的輸贏情況:有贏也有輸。但恰恰是這種情況,讓我們同時被第一點情況和第二點情況夾攻,在實戰中讓不少彩民喫盡了苦頭:

盈利時投注逐漸減小,在盈利時資金增長放緩;而一旦在高點出現失利,人們會傾向於加大投注額度。此時若再次盈利,則又呈現增長放緩;若是繼續失利,則快速“翻本”的訴求會被進一步放大,從而出現慘痛損失。此時的資金增長可以參考圖3所呈現的模型,也是我們大多數人賬戶資金的變動情況:

從以上模型中,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心理因素在足彩中帶來了“抑制盈利、加速損失”的負面效果。爲了抵消其負面效果,有以下值得參考的建議:

1、 順利時應該乘勝追擊,不要被心裏的“天花板”限制了繼續盈利的可能,畢竟接下來是否命中和之前的勝率高低沒有直接關聯;

2、 失利時首先應該穩住陣腳,減少投注的次數和額度,以觀察的姿態等到轉機出現,而不是採取急於回本的操作方式;

3、 不要設置參考點,投注只關乎“當前情況是否適合自己投注”以及“自己是否採取合適的方式投注”,與當前資金變動到哪個位置無關。

從上文我們也可以看出,足彩不僅是一個概率的遊戲,也是一個心理的遊戲。在勝率以外,還有心理等各類不利於彩民的因素,影響彩民的盈利能力。因此,需要採取更合適的投注方式(可以參考筆者關於投注比例的文章),並擁有更穩定的心態,纔有可能依靠自己的勝率取得盈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