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生来胆气豪,上海滩中立刀枪,五湖四海皆兄弟,一呼百应鳌头高

杜月笙是谁?青帮大佬、上海毒枭、商会主席、黑道教父,兼,蒋介石的尿壶。 杜月笙的一辈子,如同一支“牛市转熊市”的股票,前半生家大业大,无限风光;后半生疾病缠身,荒坟凄凉。

杜月笙年仅十四岁,便抱上了青帮“通”字辈长老陈世昌的大腿,陈世昌乃是上海小东门一带的流氓头子,掌管着小东门南北两头的“八巷十三街”,在青帮中势大力强,辈分颇高。 杜月笙在陈世昌的介绍下,结识了不少青帮中的“狠角”。

其中小东门外围的青帮团体“十六铺八雄”对杜月笙的帮助最大,上海十六铺一带黑帮猖獗,恶霸横行,时任华人督察长的黄金荣将“十六铺”暗中规定为“无法地带”。 杜月笙凭借着冷静的头脑,凶狠的手段,在“十六铺水果行”发迹,成为青帮之中的小头目。

杀人放火五更寒,苦海滔滔孽自招,日语穿梭催人老,骨肉消疏命难保。

1925年7月,在黑白两道左右逢源的杜月笙在上海创办了“三鑫公司”。 “三鑫公司”是上海最大的毒窝,杜月笙凭借着鸦片生意一夜暴富。 这人间的事儿,人间的理儿,离不开“钱、枪”两个字。有钱的人能平事儿,有枪的人会讲理儿。

杜月笙的左手攥着钱,右手握着枪,口中念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在上海滩翻云覆雨,只手遮天。 现在的年轻人们,只注意到了杜月笙的风光,却看不到杜月笙杀人时,所露出的凶恶嘴脸…

活埋上海工会委员长汪寿华、暗杀上海工会的工人骨干和革命群众近三百于人(共产党人)、谋杀《时事新报》记者陆迅、虐杀结发妻子。

死在杜月笙手中的黑帮份子,和因吸食鸦片而死的老百姓更是数不胜数。 然而,英雄也好,枭雄也罢,人总有老的那一天。 杜月笙晚年时,重病缠身,久治不愈,而他的巨额财富一部分借了出去,一部分留在了上海,一部分则用于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和巨大的生活开支。

杜月笙过世前,他留给儿女的遗产仅有11万美元。 杜月笙有8个儿子,2个女儿,五位太太,这11万美元,对早就习惯了富贵生活的杜月笙一家如同杯水车薪,但这已经是杜月笙所拥有的一切了。

一世枭雄原有种,身后孤坟不堪怜,往昔兄弟千千万,今时荒墓万人嫌。

杜月笙去世后,他并没有落叶归根回到自己家乡上海。妻子把他带到了台湾,最后葬在了台北县汐止镇大尖山下。现如今,一代枭雄杜月笙已经死去近六十多年了,他的墓碑两旁长满了枯草,周围环境破败不堪。

1951年杜月笙病逝之时,他的门生和朋友为他操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出殡之时更有千人冒雨相送,葬礼所花费的钱竟有十万港币之多,无数人纷纷为他撰写悼文,香港媒体报社也纷纷刊载他的生平事迹,可谓一时盛况。

可是六十多年后,谁又能想得到他的坟墓竟然会破败至此,纵然他叱咤风云数十年也终究逃不过人走茶凉的结局。垃圾袋和石青苔,掩盖住了杜月笙生前的辉煌,曾经的亲朋好友,结拜兄弟,门生故旧,均不见了踪影,只有一位八十岁的老人,每年都会来到杜月笙的墓碑前,扫墓、敬酒。

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名叫李开明,他与杜月笙毫无关系,却连续数年为杜月笙扫墓。李开明偶然来到了汐址的尖头山,突然想起几十年前在纵横上海的“海上闻人”杜月笙便葬在此处,所以便想去祭拜一番,谁曾想当他找到杜月笙墓的时候,入眼的却是一座没人打理的破败不堪的坟墓。

他抬头一看,看到了坟头上深深刻着的四个字——义节聿昭。

李开明恍恍惚惚想起了杜月笙曾经的所作所为,顿时为这四个字所感染,于是决定为杜月笙扫墓,让杜能够安安心心、舒舒服服地在此长眠。

老人曾对记者感叹道:“杜月笙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他的一生有过,也有功。 过错自有天地来惩罚,支持抗日的功劳则必须由后人来牢记,杜月笙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如今死后竟无人扫墓,难道人死了,人情就凉了吗?”

老人的一番话,令记者汗颜,也令我们敬佩。杜月笙虽然是个大流氓,但是不失中国人的气节,大难之前,有作为,敢担当,绝对称得上是:义节聿昭

可惜他风光一辈子,死后竟然只有一个八旬老翁为其上香扫墓,其情其景,令人唏嘘。金满箱,银满箱,转眼入土人皆谤,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人走茶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