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東西認爲, 從四月開始,受疫情影響的手機市場開始出現反彈,海內外受影響的供應鏈企業陸續進入復工復產階段,全球智能手機產業鏈正在走向正常化。國內手機1Q20 出貨受特殊情況影響同比降 36%(信通院),但 4 月出貨同比增長14.2%,需求出現可喜反彈。


  國內手機1Q20 出貨受特殊情況影響同比降 36%(信通院),但 4 月出貨同比增長14.2%,需求出現可喜反彈。4 月下旬以來,海外 COVID-19 新增確診人數見頂,美國、印度等國家陸續放鬆復工。主要品牌如蘋果、三星,部分海外線下零售店恢復營業,有效改善下游需求。 海外終端需求有望從 5 月開始逐漸復甦,但二季度仍可能是全球需求低點,維持全年出貨量預期 12.3 億部(-13%)。二季度後半供應鏈公司或調整供應鏈訂單以消化庫存,若海外需求恢復較快,訂單亦有希望回補。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興業證券公司的研究報告《 全球智能手機行業觀察》,詳解最新海內外手機市場運行情況。

  本期內參來源:興業證券

  原標題:《全球智能手機行業觀察》

  作者: 洪嘉駿

  一、 終端需求:國內 4 月復甦,海外 5 月出現復甦跡象

  1、 國內手機:4 月出貨扭轉下滑,5G 遷移節奏符合 4G 經驗

  據信通院,2020 年 4 月,國內手機出貨 4173 萬部(+14.2%);1-4 月累計出貨 9068萬部(-20.1%)。回顧一季度,國內 1 月/2 月/3 月出貨 2081/638/2176 萬臺,分別同比下滑 39%/56%/23%,一季度累計出貨 4895 萬部(-36.4%)。一季度的大幅下滑主要是 COVID-19 在國內爆發的影響,隨着疫情在 3 月得到控制,3 月份降幅已明顯收窄,4 月份則出現了可喜的反彈。


  ▲國內手機月度出貨量(百萬臺)及同比增速

  4 月 5G 機型出貨佔比重回提升趨勢,5G 滲透節奏與當年 4G 相似。3 月國內 5G機型出貨佔比回落到 28.6%,我們推測是復工後線下渠道銷售了較多的庫存 4G 機型。4 月國內 5G 機出貨佔比達 39.3%,重回上升趨勢。當前國內 5G 機型上市第 9 個月的出貨滲透率爲 39.3%,對比當年國內 4G 機型上市第 9 個月的出貨滲透率爲 38.4%,5G 機型遷移節奏與當年 4G 相似。


  ▲國內手機月度出貨通信製程結構


  ▲ 國內手機月度出貨智能/非智能結構


  ▲國內 4G 手機上市後出貨及佔比


  ▲ 國內 5G 手機上市後出貨及佔比

  國內 4 月新上市智能機 32 款,同比降幅收窄。國內 3 月新上市智能手機 34 款,同比下滑 15%,比 2 月的歷史低點(14 款)有明顯提升。國內 4 月新上市智能手機 32 款,同比下滑 5.9%。國內 1-4 月新上市智能手機 106 款,同比下滑 19.7%。


  ▲國內智能手機月度新上市機型數量

  據 IDC,1Q20 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 20.3%,品牌集中度繼續提升,TOP5品牌佔 96.6%。根據 IDC 統計數據,2020 年第一季度,國內手機出貨 66.6 百萬臺(本季 IDC 統計數量多於工信部信通院),同比下滑 20.3%。其中華爲份額爲42.6%(+7.1ppts),其次是 vivo 18.1%(-1.0ppts)、OPPO 17.8%(+1.0ppts)、小米10.6%(-2.1ppts)、蘋果 7.6%(+0.7ppts)和其他 3.4%(-5.6%)。


  ▲中國智能手機季度出貨量(百萬臺)


  ▲ 中國智能手機季度出貨量品牌份額

  2、全球手機:1Q20 出貨下滑 11.3%,預計海外需求 5 月起復蘇

  據 IDC,1Q20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下滑 11.3%。2020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 2.76 億部,同比-11.3%。市場份額前五爲三星 21.1%(-1.9ppts)、華爲 17.8%(-1.1ppts)、蘋果 13.3%(+1.5ppts)、小米 10.7%(1.8ppts)、vivo9.0%(+1.6ppts)。OPPO 本季掉出前五名,讓位於 vivo。


  ▲ 2019 年全球各品牌智能手機出貨量及份額


  ▲ 全球每日新增確認人數分地區情況(截至 2020 年 5 月 12 日)

  IDC 統計數據,2019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 13.71 億部,同比下滑 2.3%,已經是連續第三年下滑。華爲/小米/三星/OPPO 份額分別提升了 2.9/0.7/0.7/0.3ppts,出貨量逆勢增長 16.8%/5.5%/1.2%/0.9%。


  ▲ 主要消費電子品牌銷售渠道及供應鏈恢復情況

  全球日新增確診數已見頂超過 2 周。根據歐洲 CDC 的統計數據(截至 2020 年 5月 12 日),全球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在 4 月 26 日爲峯值(10.2 萬人),目前距峯值日已超過 2 周時間。歐洲、北美、亞洲(除中國)仍是疫情相對嚴重地區。隨着各國應對措施逐步完善,疫情有望逐步得到控制。


  ▲ 全球各地區智能手機出貨量預測

  海外銷售渠道 5 月起陸續復工。3 月以來,隨着疫情在海外擴散,美國、歐洲、印度等國陸續發佈封城令。4 月下旬以來,海外部分地區疫情得到緩解,美國、印度、馬來西亞、德國政府陸續放寬復工條件。主要品牌公司,如蘋果、三星部分線下零售店恢復營業,有效改善下游需求。


  ▲ 消費電子供應鏈代表公司

  由於今年宏觀經濟對消費電子的影響較難判斷,智能手機需求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三方機構 StrategyAnalytics 最新預計 2020 年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 10%,TrendForce 預計 2020 年智

  能手機出貨量下滑 7.5%,而我們更保守地預計 2020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下滑 13%。原本智能機本身在 5G 換機+光學升級的帶動下呈現 ASP 提升的趨勢,但近期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到宏觀經濟和消費者信心,整體升級幅度或不及此前預期。


  ▲ 主要供應商最新復工情況

  二、 產業鏈:海外 5 月或迎復工潮,結構件/組裝 4 月數據佳

  從 CKD(零部件完全拆解)角度,我們估計全球手機產能約 75%在中國、約 10%在越南、約 10%在印度、約 5%在其他地區。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產業鏈復工情況較好。海外受影響的供應鏈企業陸續進入復工復產階段,全球智能手機產業鏈正在走向正常化。

  供應商位於東南亞地區的生產基地,部分獲得復工批准。消費電子結構件/外殼、組裝業務的海外生產基地集中在東南亞地區,提供存儲、芯片等部件的日韓、歐美廠商在東南亞也設了核心工廠。3 月中旬,富士康、聞泰科技等發佈公告稱將暫停東南亞地區工廠生產,4 月中旬,村田延長馬來西亞工廠停工計劃。目前,多國政府已明確復工時間:4 月 20 日,印度政府表示將逐步復工復產;5 月 1 日馬來西亞宣佈大多數生產將在 5 月 4 日起恢復運營。供應商位於東南亞地區的生產基地,部分已獲復工批准。5 月 6 日,小米印度市場主管表示,當地政府已經批准富士康部分工廠恢復生產。


  ▲ 印度疫情期間停復工時間線梳理

  位於日韓、歐美地區的大部分工廠,復工指日可待。存儲、芯片等部件生產大本營仍然集中在日韓、歐美地區。目前,日本擬發佈復工規範,允許疫情風險較低的地區有條件復工;韓國部分地區復工;美國只有紐約州將居家隔離令延長到 5月 15 日,其餘大部分州開始陸續放鬆管控。預計大部分工廠有望在 5 月迎來一波新的復工潮。

  5 月 6 日,小米獲得印度政府批准,將恢復生產,並在 6 月達到正常產能。小米印度市場主管在 5 月 6 日表示,小米已經獲得當地政府批准,其印度製造合作伙伴將恢復生產,並在 6 月達到正常產能。此外,富士康在 Sri City 工廠很快將恢復生產。目前,工廠已做好衛生安全方面的準備,零部件供應鏈暢通,會持續加大生產力度。在低風險地區,小米將通過線下和線上渠道恢復銷售。

  光學模塊方面,海內外疫情影響下,舜宇、大立光 1Q20 增速亮眼, 但需警惕 2Q20 增速下行風險。2020 年第一季度,舜宇手機鏡頭出貨量同比增32.4%,大立光營收同比增 34.9%,增速僅有環比小幅回落。但海外疫情自 3 月開始明顯加重,智能手機需求將受影響,我們預計手機品牌商可能削減二季度訂單以化解當前的高庫存。傳導到光學零部件公司,我們預計二季度出貨及營收增速將有明顯回落。

  舜宇 4 月出貨量同比:手機鏡頭-1.8%,車載鏡頭-44.4%,手機攝像模組+12.7%。2020 年 4 月,舜宇光學科技手機鏡頭出貨 111.2 百萬顆,環比-2.4%,同比-1.8%,主要由於終端需求低迷;車載鏡頭出貨 2.1 百萬顆,環比-51.6%,同比-44.4%,主要是受海外疫情影響延遲發貨;手機攝像模組出貨 43.8 百萬顆,環比+11.1%,同比+12.7%,主要是因爲市場份額的提升。


  ▲舜宇光學科技出貨量跟蹤(百萬)

  丘鈦 4 月出貨量同比:手機攝像模組+3.4%,指紋模組+17.0%。2020 年 4 月,丘鈦科技手機攝像模組出貨 39.2 百萬顆,環比+19.8%,同比+3.4%,環比提升有客戶項目週期的影響;指紋識別模組出貨 7.9 百萬顆,環比+3.2%,同比+17.0%。


  ▲丘鈦科技出貨量跟蹤(百萬)

  結構件方面, iPad/MacBook/iPhone SE2 需求帶動下,可成、鎧勝 4 月營收同比大增。iPad 和MacBook 因爲居家辦公而需求走強,iPhone SE2 新機需求也較好,帶動蘋果結構件供應商營收大增。可成 4 月營收新臺幣 77.2 億(+78.7%),2Q20 訂單能見度頗高,公司預計 2Q20 毛利率同比提高約 6ppts 至 29%。鎧勝 4 月營收新臺幣 34.1億(+36.8%),亦爲受益 iPad 和 MacBook 需求旺盛。


  ▲臺灣結構件上市公司月度營收(新臺幣 億元)

  至於組裝廠, 臺灣主要 EMS 公司 4 月營收合計增長 3.1%。我們合計臺灣上市的鴻海、和碩、緯創、廣達、仁寶、英業達月度營收以跟蹤 EMS 行業景氣度。行業合計營收同比增速在今年 2月達到低點-17.7%,3月下滑幅度收窄至3.4%,4月同比轉正至 3.1%。


  ▲臺灣 EMS 上市公司月度營收(新臺幣 億元)

  智東西認爲, 從四月開始,受疫情影響的手機市場開始出現反彈,海內外受影響的供應鏈企業陸續進入復工復產階段,全球智能手機產業鏈正在走向正常化。 模塊方面,光學 4 月增速如期下降,結構件/組裝 4 月數據較好 。手機市場已經逐步恢復正常化,並且在5G的驅動下,或將迎來一波強力反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