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憑着不要命的狠勁兒,從北伐戰爭到抗戰時期,吳紹周參加了很多次重大的戰役,立功無數,到抗戰勝利時,已經升任第9集團軍副司令兼85軍軍長,榮獲青天白日勳章、雲麾勳章、寶鼎勳章等等榮譽。抗戰勝利後,吳紹周雖然不想再打內戰,但上命難違,也只好率部與我軍作戰,最終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與黃維等人一起被俘。

1948年底的淮海戰役前夕,老蔣下令,將時任第12兵團副司令的吳紹周,晉升爲第4兵團司令。

從副司令晉升爲司令,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吳紹周卻不領情,拒絕上任。

什麼原因呢?是吳紹周的腦袋被驢踢了嗎?

原來,吳紹周認爲,第12兵團下轄的85軍是自己的嫡系,也是自己起家的部隊,這支部隊只有在自己手裏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一旦自己轉調第4兵團,那85軍可能就垮了。於是,吳紹周爲了兄弟們着想,拒絕了這個升遷的好機會。

吳紹周是貴州天柱縣人,自幼喪母,後來考入了貴州學生營當學兵。沒有學歷、沒有錢財且沒有背景的吳紹周,想要在部隊裏出人頭地,只有一個法子,就是多立戰功。

憑着不要命的狠勁兒,從北伐戰爭到抗戰時期,吳紹周參加了很多次重大的戰役,立功無數,到抗戰勝利時,已經升任第9集團軍副司令兼85軍軍長,榮獲青天白日勳章、雲麾勳章、寶鼎勳章等等榮譽。

而且,吳紹周不是隻知道衝鋒陷陣的猛將,更是一位智將,每次即將有戰事,吳紹周都會召開會議,做出詳細而縝密的部署,在戰後也會進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因此,吳紹周也被譽爲“善戰將軍”。

下面來看看吳紹周將軍在抗戰中的兩個片段——

1937年8月8日,南口戰役打響,當時頂在第一線的有王仲廉的第89師,參謀長就是吳紹周。

按理說,參謀長是“運籌帷幄”、“足不出戶”的,可吳紹周在制定完作戰計劃後,卻親自帶人衝上第一線,與日軍廝殺在一起,最終打退了板垣師團的進攻,被授予四等寶鼎勳章。

還有西峽口戰役,作爲抗戰期間爲數不多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其指揮官就是吳紹周。

從最初的重陽店戰鬥到中後期的豆腐店戰鬥,吳紹周始終對敵我雙方的實力有着清晰的認識,自知難以和日軍正面硬拼,便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而且,爲了讓日軍上鉤,吳紹周還使出了一招“計中計”,連續兩次假裝兵敗後退,等到日軍進入包圍圈後,立刻展開反擊,大獲全勝!

抗戰勝利後,吳紹周雖然不想再打內戰,但上命難違,也只好率部與我軍作戰,最終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與黃維等人一起被俘。

在戰犯管理所中,吳紹周對改造很配合,尤其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激發了吳紹周的愛國熱情,主動申請加入美軍戰術研究班,研究對付美軍的方法。

由於吳紹周曾經的部隊就是美械裝備,而且跟美國軍事顧問也有過合作,因此對美軍的戰術還是很瞭解的,便與楊伯濤合作撰寫了《關於美軍戰術之研究》。

後來,這些材料被送到了主席和彭老總的手裏,對中國志願軍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得益於積極的改造態度,吳紹周在1952年就被釋放,受到了陳明仁將軍的專門照顧,擔任湖南省文史館館員。

1966年5月10日,吳紹周將軍在長沙病逝,享年64歲。

觀其一生,正如其軍事檔案中所評價的那樣:

“忠爲國,艱苦弘毅,實可以算是模範軍人;抱負宏大,精神向上,是沒有止境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