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猫传》的三位女演员,张雨绮、张天爱、张榕容摆在你面前让你挑一个演杨贵妃,你会选谁?百分之九十的人会选张雨绮,而张榕容一定是排在最后的。

张雨绮其实非常符合丰腴的雍容的唐朝美人的形象,如果由她来演杨贵妃,争议声肯定不会那么大。
但是,张雨绮演的杨贵妃和张榕容的杨贵妃的区别在于:张雨绮演的杨贵妃,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会是——“张雨绮好美”,而张榕容演的杨贵妃,才会让人觉得——“杨贵妃好美”。
张雨绮的脸太过熟悉,再美也无法制造“惊艳感”,也许够“艳”,但不够“惊”,这种“惊艳感”,张榕容这张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的脸才能做到。
这也是为什么张榕容这张剧照被流传得最广,被最多地用在《妖猫传》相关评论的封面上。
除却演员本身的因素,这个角色的成功,跟电影的塑造也有很大关系。
陈凯歌在很大程度上,是把杨贵妃当成盛唐的一个“符号”来拍的。

陈凯歌自己也说:她就代表了大唐盛世。
这个符号式的杨贵妃,除了需要大美特美之外,还需要无私大爱,被众人仰望,这种几近完美的形态,需要最大程度地抽离人间的东西。
张榕容混血的、很有雕塑感的五官,其实就无限接近这种效果。
陈凯歌在电影里,其实也刻意在塑造这种距离感。
比如这个很经典的花树下的镜头,就用了大量的远景,没有给“细致的美”太多特写镜头,一种影影绰绰,想看又看不清楚的高贵神秘感。
包括荡秋千的镜头,基本上都是仰拍。秋千荡来荡去,没有脸部特写,基本上是不可能看清具体的脸的,整体都是非常朦胧、难以看清的感觉。
这个角色需要有“仰望感”,这是陈凯歌自己的说法。因为《无极》里也有类似的荡秋千镜头,所以《妖猫传》出来之后,很多人调侃陈凯歌是不是有“秋千情结”。但是从陈凯歌试图营造的杨贵妃形象来看,他想通过这场戏塑造的,应该就是这种仰望感。

在需要具体的表演细节上,陈凯歌和张榕容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张榕容的新采访里,有一段讲到陈凯歌对于角色的指导:
我觉得是我开始拍的第二天吧,因为第一天拍的前面都不错,到后面有一个镜头导演就让我往前看,我就是往前看,就给他说了,他说你要很有资源地往前看。然后我就觉得好像大概明白,又好像不太明白。我往前看,群众演员人很多,正常的眼睛是看一轮嘛,导演说你在看什么东西?他说,我是让你似看非看,你不可以做实了。当天晚上他就把我叫去开会,他就说,杨玉环不能做实,要做虚。他又跟我讲一些对人的态度和方式,他说你把你设定的以前的正常会拿出来演戏的方式统统抛开,你听我的,全部都要虚的,你只有眼神,没有表情。
“似看非看”、“要做虚,不可以做实”、“只有眼神没有表情”,这是陈凯歌对于张榕容表演的要求。包容一切,看得懂一切,端庄的大美,大概是这种表演方式想传递的人物性格。
事实证明陈导还是很会调教演员的,这种演法和最后出来的效果,成功地塑造了他想塑造的那个无私大爱又尽态极妍的杨贵妃。
其实张榕容的杨贵妃在电影上映之后也还是存在争议,即使陈凯歌搬出原著小说里“杨贵妃有一半胡人血统”的设定,有些人始终还是看不习惯这个异域风情的大唐美人。
但陈凯歌想要构筑的这个杨玉环,是一个内心情感极其丰富,但七情从不上面的人,是能看透一切,同时也能包容一切的人,是一个始终散发着圣光、近乎圣人的存在。
最后玄宗赐酒那场戏,她其实看透了一切,但还是隐忍不发,平静接受。只不过答应的那个“嗯”字,是从嗓子里挤出来的,带有一点点微不可查、几乎让人疑心是幻觉的颤抖。
“无论碰到什么,都不会觉得这个世界负了她”。
能从张榕容的表演里读到这些,这个杨贵妃,就已经是一个完成度极高的杨贵妃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