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呂布是英雄非小人?我趕緊重新審視了一下自己價值觀。也再次翻讀了一些有關呂布其人的材料。唯恐冤枉歷史上一位大英雄。可是翻閱了些正史或野史,發現呂布的好處只有能武,英俊兩點,而其人品,性格,道德等等諸多立人之本均無可取之處,更別提英雄二字了。在歷史材料中未能如願,但是能否以現代人的價值觀能對呂布當時的所作所爲有所改變呢?粗粗品味了一下,發現自古以來,違背仁義理智信的所作所爲實在難以立足,和時間係數似乎沒太大關係…

1“三姓家奴”的由來,這個詞實際意義並不準確,而爲何偏偏灌在了呂布頭上呢?張遼,趙雲,關羽,馬超,張郃,黃忠,魏延等等諸多名將都曾易主,唯獨呂布留下此名想必有與那些名將有不同之處,這個不同之處沒必要多說,可以參考一下歷史:陳壽:“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范曄:“焉作庸牧,以希後福。曷雲負荷?地墮身逐。術既叨貪,布亦翻覆。”這些記載說明當時的呂布反覆無常已衆人皆知了。不算三姓家奴也稱的上反覆小人了。

2“殺董立功”正史中確實記載中,沒有貂禪一人,也沒什麼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正史中記載呂布同董卓的家婢有私,也記載了董卓曾經拔手戟擲向呂布。此時是董呂二人衝突的顛峯時刻,也是董卓被刺的直接原因。主觀上來說,呂布並無大謀,諸董只是因爲一己之私,而且正史中記載的是呂布同董家婢有私,呂布犯錯在先,董爲次之。如此行徑殺主實在屬小人。再看看當時的客觀環境吧,當時的董卓已被衆諸侯趕出京城,退守長安了,此時的董卓大勢已去,別說稱霸天下了,能守住一方疆土已經很不容易了,此時的董卓被刺,呂布不僅沒有成爲天下大功的英雄,而是走投無路殺主求榮的小人,看看衆諸侯如此禮遇這位逃亡“英雄”便略知一二。這便是當時客觀環境。那時的董卓之死外界已不太關心,最想殺他的只是漢朝老臣而已,也許是董廢帝之舉。我認爲想殺董稱雄的時候應在董軍進城霸權之時,而非兵敗潰軍之時!退回長安的董卓已是沒牙的老虎,死期將至了。所謂的殺董立功,主觀、客觀分析後,蕩然無存,只不過主旺,廝爲虎作倀,主敗,廝殺主棄城。大膽設想呂布有意借董卓之勢強取天下,但加入董勢後,雖得器重,但發現董政權始終搖搖欲墜,難已如願,常抗之。可自己殺丁原已無法回衆諸侯之列,只得爲其賣命。在董勢力大去後殺之……。。這也只是我的猜想了……

3“徐州之爭”,呂布做過文官雖未立什麼功,但至少應該知書達理纔行。駐小沛也是暫借。這個借字可能有些人會忽略,但呂布應該不會。因爲借小沛後奪徐州爭議之處就在呂布爲何打小沛上,照有些說法是應爲張飛無德,欺壓作惡,而呂布則是救萬民於水火。助董卓火燒京城的呂布頓時思想覺悟在這一刻有了質地的飛躍?我想這句話行不通,市民生死並非呂布關注對象,董卓時期的種種表現足以說明,切不可斷章取義,以趕走張飛就稱他是救世主了。保守點來分析佔徐州的原因是因爲曹豹之死,此人和呂布有一定的關係,所以成爲佔徐州的直接導火索。這是大家都會覺得岳父被殺,理應報仇,無可厚非。而大家忘了呂布在親情面前的作爲了,他殺丁原和屠董卓並非是無個人利益可取而爲之的。這次的徐州也是隻爲報仇而起兵的麼?不是,呂布向來無視親情,至少是輕視親情。而此時爲老丈人動武,正是和前兩次一樣,利益當前!此時機是讓呂布看見還是陳宮等人就不得而知了。這客觀的利益便是,一方太守,如此時不佔徐州恐借人一輩子地了。不知道各位看官還記得這個借字麼?此番事件之後,呂布便得徐州而劉備則暫借小沛了。而曹豹被殺之事也因真正目標的達成而不惜自滅了。於是呂布見劉備後不要找張飛報仇而是將他們客客氣氣得迎回小沛了。有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此借地謀主,恩將仇報之人實在難稱君子。

4“生死之意”,死是必然結果,但意義卻各不相同,三國時期。不少忠臣良將生死置之度外,爲忠而亡,受之敬仰,爲志而亡,受之愛戴,爲義而亡,受之效仿,爲情而亡,受之憐憫。任何時刻並非有人願意去死,而求死之人想必已找到超越生死的意義,所以捨生取義。這是聖賢真正能做到的,呂布沒有做到,所以他決非聖賢。尤其在聖賢倍出的三國時期,他顯得尤爲失敗。再觀常人之死,常人無大志,生死看得很重,但理義廉恥並重。殺其父者必殺之,湮人妻者必殺之,弒其兄者必殺之,斷其子者必殺之。呂布仍沒做到。他在死前做的最後一件事那便是求降。這一降爲救萬民麼?爲全情意麼?爲明志向麼?縱觀他一生,不難想到他死前必有此舉。此舉客觀來說不能算呂錯,一般常人皆如此,只是我們把呂布看成一方諸侯了,或者看成他的武功可以蓋世了,更有甚者把他看成“英雄”了。所以都不願看他被捉求降。但其實他始終是個小人物,武藝再高,卻爲子爲臣,手下有賢良之才,卻顛沛流離。小人物歷程在演義中克化的淋漓盡致,在正史中記載的也合情合理。

最後說一下呂布的能力,引:“事實上,他只會騎馬耍戟;至多能帶上幾百人或幾千人,作一個偏裨之將,他個人的武藝相當高強,然而戰術的知識有限,戰略的學問毫無。至於政治,他更是門外漢了。我們再說得淺一些,他有勇無謀;而他的勇,也不過是比起匹夫之勇略微高些而已。”這便是武藝一流的呂布在客觀軍事中的作用。這也是武藝超羣的呂布總被稱爲家將的一個原因。更何況他雖勇而不忠於主,無人善待之,其能何在?他雖猛而不納賢言,無人善扶之,其能又何在?他的一身武藝只能受凡夫之敬仰,何奈我只一嗤鼻。朗朗乾坤其容小人所逞強,此人必自取滅亡。

三國時期有不好英雄豪傑,這些天地男兒的鮮明事蹟證明着古往今來中華兒女的千古美德。他們必將流芳百世,銘記人心。相形之下,三國時期的惡義行徑更顯得醜陋無比,三國時期不乏無仁無義之輩,也不乏無不忠不孝之徒,更有不少無德無謀之人,但像呂布這樣無仁無義不忠不孝無德無謀集一身實爲罕見。再看看同時期成事的諸侯,曹魏聚賢能而徵天下,劉備施仁義而建蜀漢,孫權任奇才而保江東。呂布在他們面前猶如牛毛比泰山,熒光比日月。若有人稱其爲英雄,上述三位何言而論?只看一個人的主觀意識,或者只看一個人的客觀結果都太片面了,評論一個人應從主客一致,意識導致結果,結果體現意識。斷章取義實不可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