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言:清朝“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中國同世界的與時共進,清末時期在科技和軍事發展上遠遠落後於西方,自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國門,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接踵而至,深深的刺激了每一個熱血青年的愛國心,爲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和富強,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用年輕的生命鋪墊走向光明的路途,建國後立下功勳偉業的將領,成爲令人致敬的開國將軍。永豐君埠鄉的鐵元村,這是一個十分偏僻的小山村,1915年,吳法憲將軍出生在這裏,在地主的壓榨下,他家和衆多的農民家庭一樣,辛苦勞作一年,卻喫不上自己種的糧食,直到紅軍來到這裏,創建蘇區政權,爲農民當家做主,開展農民運動,翻身的貧困農民終於過上了好日子。

前言:清朝“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中國同世界的與時共進,清末時期在科技和軍事發展上遠遠落後於西方,自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國門,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接踵而至,深深的刺激了每一個熱血青年的愛國心,爲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和富強,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用年輕的生命鋪墊走向光明的路途,建國後立下功勳偉業的將領,成爲令人致敬的開國將軍。


小山村走出的開國將軍

江西吉安曾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爭年代這裏有五萬人爲革命英勇獻身,而倖存者中,有148位著名將領成爲開國將軍和開國功臣,而在吉安的永豐縣就走出九位開國將軍,唯一的開國中將就是吳法憲。

永豐君埠鄉的鐵元村,這是一個十分偏僻的小山村,1915年,吳法憲將軍出生在這裏,在地主的壓榨下,他家和衆多的農民家庭一樣,辛苦勞作一年,卻喫不上自己種的糧食,直到紅軍來到這裏,創建蘇區政權,爲農民當家做主,開展農民運動,翻身的貧困農民終於過上了好日子。

爲了保衛自己的家園,他們創建農民自衛軍,支持紅軍的行動,在第一次反“圍剿”時,時任兒童團團長的吳法憲,組織村裏的小夥伴來到前線,冒着槍林彈雨用三十多副擔架擡回一百多名傷員,戰役結束後,吳法憲被特批加入共青團,很快他帶着16個小夥伴參加了紅軍,這一年吳法憲剛剛15歲。當時誰也沒以後想到,這個少年在二十多年後竟成爲威震凜凜的開國中將。

離家後唯一一次的返鄉

自1930年參軍後,吳法憲一直沒有回過家鄉,戰爭年代出生入死,和平年代又爲建設新中國付出所有精力,其實在他心裏也想回那個養育他的小山村看一看。


1960年的清明期間,他在廣州開完會返程途中,抽空回老家看一看,來到永豐後,由於村裏還沒有通公路,下車之後,他還要走60裏山路才能到鐵元村,剛下過雨的山路泥濘不堪,將軍在路上摔倒好幾次,此外還要涉水穿過沒有橋的小河,雖然十分辛苦,但一到鐵元村,見到自己的親人和熟悉的鄉鄰,疲憊的身體一下子注入新的活力。


他先是在表哥的帶領下,來到父母的墓前,沒能照料父母讓他十分愧疚,祭拜時失聲痛哭,離開時他對身邊的人說了一句話“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啊”,回到村裏與鄉鄰聊了好久,由於老屋已經破爛不堪,喫過飯的吳將軍在村裏一個新修的倉庫睡了一晚,由於時間緊迫,第二天一早,來不及與鄉鄰道別,就踏上歸途,這是吳法憲在建國後唯一一次回鄉。

將軍落葉歸根,歸葬家鄉


2004年10月,將軍病入膏肓,彌留之際向兒女說出遺願,希望自己死後能夠落葉歸根,葬於家鄉,17日將軍病逝,享年89歲。

噩耗傳來,很多人都來送別將軍最後一程,當時在將軍葬禮上,將軍當年的部下從全國各地趕來,此外還有不少羣衆自發來爲他送別,在去往火葬場的路上,沿途竟跟隨了上百輛車,這上千人都是自發來送別將軍的,爲了完成將軍的遺願,其兒女將老將軍遺骨帶回家鄉,葬於鐵元村村邊的一個小山崗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