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丨厚重歷史,輕鬆打開

“文物原來可以這樣玩。”這是“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帶給市民的新體驗、新感悟。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愛好文物的市民暫時無法到現場欣賞寶貝,但通過雲展覽、雲直播、雲講座、VR賞景等線上活動,這些寶貝卻活了起來,彷彿走到市民眼前,彼此親切對話。

圖說:劉海粟美術館“曬寶節”海報 官方圖

實際上,讓文物活起來,是近年許多文化機構和媒體着力推進的傳播主題。《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紀錄片在多平臺播出,加上書籍、音頻等系列產品的開發,文物的活力被激發出來,不再是躺在玻璃櫃裏的物品,而像一位朋友、師長,坐在你身邊,跟你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

有市民形象地比喻:博物館是爲大家打開了另一扇門。在這扇門裏,有歷史,有文化,更有交流和迴響。只要願意推開它,你會發現一片嶄新的天地,一段鮮活的歷史,對一件小小的展品,也有了不同層面的理解。

文物活起來,也離不開文化學者和文物愛好者的投入和轉型。配合線上的創新活動,資深的文物學家、年輕的網紅大咖,用自己的知識和實際工作經歷,爲文物站臺,爲文化帶貨,幫助更多市民瞭解並感受文化的魅力。像走遍故宮9000多間房、讓600年紫禁城驚豔世界的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就因爲面對鏡頭的幽默解說,成爲“網紅大爺”;收藏家馬未都經常在直播節目露臉,還推出文創產品,他自己創辦的觀復博物館因此成爲網紅打卡點。

圖說:劉海粟美術館館長講解《存天閣》 官方圖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樣性和包容性”。除了利用互聯網將厚重的文物以輕鬆的方式打開,博物館、美術館本身也改掉老觀念,不再固守都市,而是移步鄉村。上海首家現代鄉村美術館——可·美術館近日在青浦區練塘鎮落腳,館方邀請藝術家利用當地的文化元素和材料比如茭白葉,與鎮上居民共同創作展品。

疫情並沒有束縛住文化的想象力。走出去,動起來,博物館、美術館的美妙變化背後,是以人爲本的服務理念。積極地去滿足大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我們的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纔有更紮實的根基和動力,去順應時代大潮。(金雷)


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疫情讓博物館嚴格執行預約制,線下限流倒逼博物館從業者想出新玩法,申城各家博物館在“雲端”人氣不減。昨天是雙休日,滬上不少博物館將活動日程提前,吸引千萬觀衆通過直播形式虛擬觀展,開展“博物館雲遊”,成爲有史以來第一次。

圖說:上博活動海報 官方圖

走進網上上海博物館,遊覽者在書畫之間,暢遊春風千里,領略最美江南,更能搶先“雲觀展”,提前撥開上博年度大展的神祕面紗;劉海粟美術館請出古代文物級藏品,在網上“曬寶”,嘗試線上線下結合,打造一個小而美的古代藏品展;而云端的巴金故居更是特別——由4位畫家繪出近30幅作品,以繽紛的色彩和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展示藝術家心中巴金的“家”。

圖說:畫家繪出的巴金的“家” 官方圖

身未動,心已遠。雲遊、雲賞、雲曬寶……如此特別的觀展感受,讓更多人願意在這個初夏豔陽日“走進”平日裏或許忽略的文化“寶庫”。

上海博物館丨 雲劇透“詩畫江南”

今天12時到13時,上海博物館爲國際博物館日特別策劃的“春風千里:江南文化藝術展”在看看新聞、人民網、新華網、央視新聞、愛奇藝、今日頭條等平臺全網直播, 主持人在上博館長帶領下進入布展現場,揭開“春風千里:江南文化藝術大展”的神祕面紗,提前公佈最新看點和展覽亮點,帶領大家足不出戶“雲觀展”,領略最美江南。

圖說:“春風千里:江南文化藝術展”將以專題的形式聚焦江南的文化特徵 官方圖

展覽將以專題的形式聚焦江南的文化特徵,盡力呈現一個豐富多元的江南。觀衆可以看到,在今年行將開展的《江南文化藝術展》展廳,結構仿若江南園林,粉牆黛瓦、遊廊花窗,有曲徑通幽之妙,給人以沉浸式體驗。江南這片土地擁有着讓人訴說不完的獨特魅力,許多觀衆在雲端關注博物館,在曲徑通幽的展廳中,慢慢欣賞典雅精緻的江南藝術,提前品味獨一無二的江南文化。

這場直播在上海博物館官方微信公衆號、微博、官網以及新開通的人民號、B站號、快手號等平臺同步推送。

劉海粟美術館丨曬寶《五瑞圖》

“沒有想到36萬人收看了這次‘曬寶’直播,力度很猛,這要大大超過線下展覽的人數了。”昨晚,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館長阮俊覆盤了直播數據後,略帶驚喜地告訴記者。

昨天下午,劉海粟美術館首次試水美術館品牌活動“存天雅集”的上線直播,館方從庫房請出劉海粟收藏的文徵明《五瑞圖》,就一張畫作舉辦了一場3天的“快閃展”。

圖說:文徵明《五瑞圖》 官方圖

疫情之下,劉海粟美術館嘗試線上線下結合,打造一個小而美的古代藏品展,名爲“曬寶”。館方前後邀請了評論家、博物館學者、美術編輯和美學達人,分3天舉辦3場不同角度的對談。昨天首場對談,館長阮俊請來評論家顧村言、王南溟,3人圍繞《五瑞圖》漫談,聊聊我們從當代視角如何看待古代藏品,以及古代藏品的文化符號對當今美術創作的借鑑意義。

圖說:專家講解畫作 官方圖

專家們的對談加入了新華網博物館日的直播環節,同時在雅昌、B站等播出。現場只邀請了10名幸運觀衆到場見證。

圖說:觀衆參觀 官方圖

阮俊告訴記者,劉海粟美術館的策劃可謂因地制宜。首先,美術館一般不擁有古代文物級藏品,《五瑞圖》是獨家資源;其次,單憑一個館的藏品數量和研究實力,並不足以支撐宏大規模的“明四家”大展,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再者,從去年到今年,“明四家”是中外美術館的熱門,我們擁有少量相關藏品,質量上乘,就有理由曬一曬,來滿足大衆欣賞;最後,希望文徵明這件知名作品的露面,給公衆帶來更多解讀。(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厲苒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