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遊本昌成了濟公的“形象代言人”,那時遊本昌已經52歲了。

此後幾十年裏,濟公與遊本昌,就像孫悟空與六小齡童一樣,每次被提及角色名字,都會令人不自禁想起扮演者。

1.10歲和濟公結緣,51歲終圓夢

曾有人說遊本昌活不過12歲,只有皈依佛門才能躲過一劫。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遊本昌的父母怕出意外,在他六歲的時候就把他送到了寺廟,上海法藏寺拜了興慈法師爲師,法號乘培。

遊本昌10歲的時候家裏就有一尊小的濟公瓷像,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天天往書場跑去聽濟公傳,聽完回家就模仿着玩。

雖然對濟公的故事從小熟知,但在接到《濟公》邀約之時,他卻沒有一下子接受。

那時他已經51歲了,還在跑龍套,除了感覺自己實力不濟外,還有就是當時嚴順開在報紙上發表了要演濟公的消息,他不願意去爭搶。

後來還是單位勸說,說這不是一個臺做的,而且你都50多了,總不能一直跑龍套吧,趕緊接下吧。就這樣遊本昌接下了這個他一直想演的角色。

濟公是遊本昌第80個角色,至於劇組爲什麼選擇遊本昌,是因爲他在1984年央視春晚舞臺上,獨自出演了一段啞劇表演《淋浴》,給人有點諧星的意味。

不過,當《濟公》劇組找上門的時候,面試的導演等人看着面前這個和舞臺上天差地別的人,心裏打鼓他到底會不會喜劇?

遊本昌沒說多少,直接給表演了一段他印象中的濟公。嘴巴一歪,手一擺,導演當場拍板了:行!就他了!

2.真摔真打,女兒被嚇哭,即興創作成經典

《濟公》中不乏很多動作戲,雖然不像一般武打戲中的動作那麼大,但也有很多摔摔打打的鏡頭,這對上了年齡的遊本昌來說是個比較有難度的挑戰。

演戲時,羣演大多是業餘的,摔打的時候不會掌握技巧,所以不敢出手太重,怕傷了遊本昌。輕輕打又不像,就這樣來來回回拍了十幾次。

遊本昌受罪不說,戲還一直過不去。後來遊本昌說讓他們真打一回,就受一次罪就行了。

所以劇中的動作戲幾乎全是真打真摔,也沒有用替身。其中還有遊本昌要從兩米高的地方跌下來,拍攝這個的時候恰逢遊本昌的妻女過來探班,女兒直愣愣的看着父親摔下來,然後就哭了。

劇中還有很多的橋段都是即興發揮的,尤其那些個啞劇,濟公獨自表演的鏡頭大多是遊本昌的即興發揮,沒有任何劇本。

濟公的步態和醉態也是遊本昌自己琢磨的。走路的樣子是剛拍攝的時候,導演在那裏擺弄鏡頭,大夏天的剛下戲的遊本昌坐在遠處拿着扇子乘涼。

弄完導演喊他過去,遊本昌就拖拉着鞋,搖着扇子踢踏踢踏的快步走過去。他怕鞋子掉了只能顛顛的走,走着走着就覺得這個步子很適合濟公瘋癲的步態,就這樣自創了出來。

而濟公的醉態是他根據《水滸傳》武松打虎的片段想出來的,三碗不過崗的武松,正是喝了酒去打的老虎,他根據武松延伸出了濟公的醉態,腳踩棉花風擺荷葉。

爲此基本不喝酒的他,演戲時還喝了兩碗黃酒,來找找頭重腳輕的感覺。

就這樣,大衆眼中濟公的經典形象被一點點的創作了出來。

3.一把扇子用一集,臭肉喫的香噴噴

85版電視劇《濟公》雖然只有短短的8集(85年播出6集,後來88年拍續集,把遊本昌主演的兩集歸爲85版,把之後呂涼主演的4集《濟公外傳》歸爲88版,但兩部電視劇如出一轍,雖然因爲客觀原因導致主演不同,但整體上都歸爲《濟公》),但劇組人員可沒少下功夫。

在道具方面,那把濟公隨時拿在手裏的破破爛爛的蒲扇,平均一集用一個,最多用兩集就不能用了,所以經常更換。更換的時候只能用新的做舊,拆吧拆吧,擠一擠,做成一把破爛的。

很多人看電視的時候,對濟公的好胃口非常感興趣,看着看着也胃口大開。

劇中濟公的喫食也都是真的,而且那個年代沒有什麼所謂的借位假喫,都是真喫。不過環境艱苦,夏天食物根本存放不住,這也造成了遊本昌在劇中喫的噴香大肘子,實際上是已經在高溫天氣下捂了一天一夜的臭肘子。

而爲了拍好那個“灌不滿的葫蘆”的鏡頭,劇組換了好幾個葫蘆,足足拍了31次才完成。很多觀衆當時看的時候會覺得很奇妙,但其實這個灌不滿的葫蘆拍攝的時候也就是從下面弄了個管,一邊灌水一邊往外流。

這段拍攝的辛苦經歷被遊本昌描述成“已經過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了。

因爲一會兒破了,一會兒穿幫了,不是這事兒就是那事兒,整整拍攝了31次纔算過關。

4.是福也是“禍”

《濟公》這部戲讓遊本昌“大器晚成”,52歲(播出時年齡)才走上了事業的巔峯,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但也是這部劇讓一直本本分分的遊本昌陷入了大衆集體聲討的爭議。

拍完前幾集之後,導演那邊有其他的事情就先去忙別的了,《濟公》就被擱置了下來。不過後面的劇本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可以開拍。

等導演回來了,剛準備要去上海拍的時候,正好上海那邊爆發了傳染病,遊本昌的單位是肯定不能放人了。

劇組不願意造成延期的局面,就跑到北京去談,但沒談攏。

後來遊本昌表示如果不能等的話可以換演員,但以後雙方都不要發表不利於對方的言論。

而此前,因爲《濟公》的主題曲被音像出版公司製作成錄音帶然後大賣,這事在遊本昌和導演看來很有搞頭,便在一次聚餐時,談及如何簽訂立體合同,把劇照、主題曲啥的都放進去。

不過,喫完飯此事也就擱淺了。

這兩件事擱在一起,遊本昌在給劇組通電話時,心裏察覺到有些怪異,那時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有預感似的下意識地把這段電話給錄音了。

後來他們就換了演員拍了,拍攝完即將播出的時候,報紙上突然出現了一則關於遊本昌的文章,有記者批判他是“孔方兄”,只認錢鑽錢眼裏了,因爲開高價沒被滿足,所以纔沒有演出《濟公》。

而且還聯合三十幾家省內外的廣播電視報轉載,並把它評爲了新聞一等獎……

半輩子走過來的遊本昌,實在受不了被人指着鼻子罵就起訴了,還將錄音放了出來證明了自己的清白,最終以記者道歉、賠償2000元了事。

這就是當時轟動全國的濟公官司案。

遊本昌在演完濟公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基本上是銷聲匿跡了,沒有趁熱打鐵趁着熱度來經營自己的演藝事業,反而是推掉了所有的橄欖枝。

理由有很多,不傳播真善美的不演,有損濟公形象的不演,想借着濟公火一把的爛劇本不演……

所以他很長一段時間消失在了公衆面前。但這個消失也是短暫的,如今80多歲的他依舊活躍在舞臺上,積極鍛鍊身體,努力做好工作。

除了大衆將他和濟公掛上鉤,他似乎從沒有把濟公和自己劃上等號。在他眼裏,即便靠濟公成名,但濟公只是他衆多角色中的一個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