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應向古人求法,孩子可以跟書法老師學習方法,但不要臨摹老師的字;家長完全可以指導孩子練字,因爲他學的並不是你寫的字。

一、歷代書法字帖楷書示例:禮、鄧、植、格、引

唐朝裴休的楷書。左右結構,字的低點在左邊示字旁的豎筆。右邊豎彎鉤起筆與左邊首點基本齊平,彎鉤要舒展。

唐朝顏真卿的楷書。左右結構,左旁“又”的點要寫短讓右。字的主筆在右耳的豎畫。

唐朝鐘紹京的楷書。左右結構,左旁收斂瘦長。右邊寬博舒放,橫畫較多,注意保持基本等距平行。

南北朝高道悅夫人墓誌的楷書。左右結構,左收右放。右邊“各”注意撇的穿插和捺的舒放。

唐朝裴休的楷書。左旁“弓”不要寫得過寬,橫向筆畫注意平行,主筆是右邊的懸針豎。

二、仔細觀察,反覆臨摹“禮”、“鄧”、“植”、“格”、“引”五個漢字字例,要求先將字的筆畫位置和外形寫準臨像,然後把每個字寫熟。

三、“禮”、“鄧”、“植”、“格”、“引”的篆、隸、行、草書欣賞,增加興趣,提高修養。

清朝鄧石如的篆書“禮”

東漢肥致碑的隸書“禮”

元朝趙孟頫的行書“禮”

當代胡問遂的行書“禮”

唐朝孫過庭的草書“禮”

清朝鄧石如的篆書“鄧”

清朝鄧石如的隸書“鄧”

當代胡問遂的行書“鄧”

當代徐伯清的草書“鄧”

清朝鄧石如的篆書“植”

唐代葉慧明碑的隸書“植”

元朝趙孟頫的行書“植”

當代胡問遂的行書“植”

元朝趙孟頫的草書“植”

唐朝李陽冰的篆書“格”

東漢桐柏廟碑的隸書“格”

當代胡問遂的行書“格”

元朝趙孟頫的行書“格”

唐朝懷素的草書“格”

清朝吳讓之的篆書“引”

民國吳隱的隸書“引”

元朝趙孟頫的行書“引”

唐朝孫過庭的草書“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