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越南韓國日本都沒有原生文字,智力應該是會低一些。美國人找他,是因爲越南當時被日本統治,越盟能夠幫助被擊落的美軍飛行員。

先來看爲什麼會有變革。有點長,3000字

其一,胡志明背景複雜,他與美國的關係相信很多人都想象不到。

胡志明在很多越南人心目中的地位,想必不用俺說,越南到處都是他的畫像。但他親蘇的同時,也是一個強烈的民族主義者,1919年巴黎和會時,他給威爾遜寫過信要求越南獨立,之後的1920年纔去的蘇聯。

親蘇之外,胡志明跟美國關係也很密切。

1941年胡志明在越南北部成立越盟,全稱是“越南獨立同盟會”,它是一個“盟”。這就是現在越南執政黨的前身。越盟當然有蘇聯背景,但同時跟美國人也有聯繫。

大約在1942年春,美國戰略服務處(CIA前身)的人找到胡志明時,他身患瘧疾奄奄一息,是美國人救了他。美國人找他,是因爲越南當時被日本統治,越盟能夠幫助被擊落的美軍飛行員。

他跟CIA的人是有合影的。

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降書的這一天,胡志明同時在巴亭廣場宣佈建國。他的獨立宣言是跟美國人反覆討論過的,而且借了美國獨立宣言文本做參考,甚至演講的第一句話,引用的就是美國獨立宣言那名句。

此外,他還給杜魯門寫過信,聲稱“我們相信共同的東西”,只不過信件被CIA截下,杜魯門沒看到就是了。

所以,單純將胡志明當成蘇聯的傀儡,是不對的。基本上,可以認爲胡志明要的是民族獨立,至於走什麼道路,他不見得會在乎。

胡志明是不是真的親美,誰也不知道,但上面的事實卻會給親美者機會:胡老說過的。

其二,1954年奠邊府戰役,越盟擊敗法國,法軍由此退出北越並,最終在吳廷琰掌控南越後退出整個越南。將越南人從殖民者手中解放出來,這一成績讓越盟的地位非常特別,在古巴波蘭這些小夥伴裏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如果變革不成功,憑着“趕走殖民者”這成色十足的金牌,越盟可以自保;變革成功,憑這金牌越盟仍然能夠自保。這是越盟能夠變革的根源。

越南現在的情況,有點類似1930~40年代從訓政時期轉向憲政時期。背景類似,執行者也差不多,孫中山推翻了千年的王朝統治-------至少是這麼說的。

再從歷史來看,能否趕上韓國?

發展的必要條件有二:智力,發揮智力的環境。

什麼資源、產業鏈之類都是次要的,比如人最初燒柴,然後燒煤燒油燒核能。隨着人類的進步,資源這東西是發展的,如果你把一塊煤交給石器時代的原始人,他們只會扔掉:鑽不出火,磨不成刀。

所以,將來燒海水的話,越南可是有很多海的,這未必不可能------海水有氘。突發奇想就是如果弄個特殊的薄膜蓋住南越,酷熱被薄膜吸收用來發電,薄膜下氣候宜人豈不是很好?

現在是瞎想,但誰也不敢說將來不可能。

產業鏈就更不必說,是人建的。

根本上,發展靠的是人

從智力來看

1,華族有原生文字,東亞獨此一家,所以華族的智力不會低。越南韓國日本都沒有原生文字,智力應該是會低一些。但日韓如今的發展已經證明了,低一些也沒問題。

2,跟東南亞其他族羣比,越南比較強:雖然被殖民,但法國人是控制着阮朝,通過阮朝控制越南。東南亞只有越南泰國形成了自己的王朝,其他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都沒有,西英荷是自己建立了一套管理體制。第一個到達越南的西方國家是16世紀的葡萄牙,越南當時已經形成了王朝統治,而同期菲律賓印尼等地的一些海島上,仍然處於食人部落的狀態。

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是處於部落狀態,而非洲黑人更差,連自己馴化的作物都沒有。所以,拿越南跟這些地方比,不合適。

3,數學僅存於人類大腦,其他任何動物都沒有,最多最多也就是大猩猩,勉強會一點點算術裏的數字。抽象的數學最需要智力,而菲爾茨獎的獲得者裏面,東亞有且僅有五人:華裔兩人日裔兩人,越裔一人,吳寶珠。

所以,智力方面越南人不差

題外話就是菲爾茲獎的小平邦彥雖然獲獎時在美國學校工作,但他本碩博都在東大,應該算是日本自己培養出來的獲獎者。廣中平佑是京都本科哈佛博士,其餘三位都是歐美的本博。

從環境來看

方形的西瓜運輸方便不佔地方,種方形的西瓜也很簡單。假設,西瓜長到一半的時候將模子拿掉,那麼,這西瓜不管怎麼長,都不可能是個自然的圓形。

越南近年吸引外資,憑藉的是廉價勞動力,自己提供場地人力,用的是別人的生產線與管理經驗。純經濟層面而言,這在2~30年內不會有任何問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必然的。

問題在於時過境遷勞動力不再廉價的時候,怎麼辦?

唯一出路就是越盟變革繼續,十年後結束訓政的話,那麼算下來,現在出生的越南人開始啓蒙,是最關鍵的一代。40年後越南的廉價勞力優勢一定不復存在,屆時產業升級能否成功,就看這些正值壯年的圓西瓜了。俺的看法是有可能成功,九成可能吧:智力跟環境都具備,沒道理不成。

環境的另一個方面,交流的通暢程度。

交流纔能有發展,作爲落後的地方,進步的唯一可能就是與外界交流,所以,交流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爲過。目前來看,越南與世界的交流是基本沒問題,這其實也得益於越盟的金牌,而且越盟在歷史上並沒有捷克那些小夥伴常有的爛事。

想了半天,1975年之後的船民問題應該僅有的一個爛事,但船民基本都是整家整戶地逃離,所以生也一戶死也一戶,更重要的是不論生死,大多離開了越南。

柬埔寨干涉

這是完全無法猜測的事情。人的本性有貪婪、慷慨、怯懦、義氣等等等等,品性不同有好有壞但總體是好的,正常人不會因爲在公車上被踩一腳就抽刀砍人。所以,美國這類體現了全民意志的國家,其行爲可以根據正常人的行事規範來預測。

但如果大權獨攬像柬埔寨國王的話,全憑一人喜好行事,而個體行爲是無法預測的。就像公車上你踩了別人的腳,對方是正常人的話,一句抱歉也就算了,但如果不正常,衝你吐口水甚至拔刀相向都可能。

從歷史上看,它們在陸地海域上均有紛爭,也有過戰爭。但要說柬埔寨看不順眼大舉攻打越南,可能性不大,畢竟有國際社會的壓力,不過在海上發生島嶼爭端的話,不奇怪。富國島目前是越南掌握,但柬埔寨聲稱是自己的。

俺覺得,還是在越南內部扶持親王一派的可能性更大,面對這個,唯一的解決途徑就是開放。越是開放,越是穩定。

越南是否會內亂分裂?可能性不大。

中東之亂,本質是宗教問題,有人試圖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越南主體宗教爲佛教,占人口比例大約七~八成,俺不懂佛教,但好像沒聽說過有將佛法代替世俗法律的追求。天主教徒大約佔一成人口,不少,但天主教在幾百年前就已經走過了中世紀,完成了世俗化。

越南主體民族爲京族,佔了近九成的人口,這比例快趕上日本的和族了,因爲民族問題鬧分裂,無法想象。

南北重新分裂的事,也是幾乎不可能的。從1954年前是大遷徙來看,大家都是往南方跑;這幾十年世界的發展,也證明了南行是對的。越南已經不是80年前的越南,不論生活條件還是信息交流都與80年前大不相同,在這樣的條件下再出一個越盟,可能性幾乎爲零。

一個地方,分裂之後統一了,然後再分裂?這樣的例子,好像沒有吧?

能否趕上韓國?

產業升級不是說能比日韓,是說比韓國弱些,但在某些方面具有較強的技術競爭力。比如集技術與勞力一體的造船業,韓國目前屬於超二流的水準,這類工業其實蠻適合越南人。

總之,越南要比日本,至少是150年之後的事。因爲,即便好學如日本,也是在1960年代即戰後新一代成人,纔算是完成了1868年明治維新的目標,整整100年。

比韓國的話,應該也是6~80年之後的事吧,而且韓國的民族主義太重不是什麼好事,不比也罷。

其實沒必要比日韓,就算趕上泰國也很不錯啊,泰國之平和,讓人覺得很舒服。人追求的是啥,不就是個舒服麼?舒舒服服地活着,沒有痛苦地死去。

喜歡越南沒別的緣故,就因爲會安還掛着“禮義廉恥”的牌匾,俺覺得親切。

這本應該是“越南戰爭之終:展望未來” 的內容。但越戰碼的太慢,碼了50多節吳廷琰都還沒掛,俺掛掉之前能不能碼完實在不好說,而且有網友想看俺的看法,這裏就先提前了。而且似乎可以蹭熱度,嘿嘿。

感謝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