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末年楊端設計陷害南詔的穆星天,繼而割據播州,世襲官位,歷經兩宋與元朝統治後,於明朝洪武五年,首領楊鏗降明,此後被視爲苗疆土司,明任命其爲播州宣慰司使。萬曆十四年,又賜楊應龍都指揮使銜,後爲播州宣慰司使。

播州之役是明朝萬曆年間的一場平叛,爲萬曆三大徵之一。播州位於四川、貴州、重慶間,山川險要,廣袤千里。

南宋末年,蒙古軍由雲南揮師東進,直逼播州(今遵義)。土官楊文動員軍民伐木通道,在龍巖山修建營壘、關隘、城樓,儲備糧草和軍需,以求自保。宋亡後,楊氏又先後歸附元、明王朝。在嘉靖之前,隸屬四川的播州宣慰司一直與明王朝保持着良好的關係。


唐朝末年楊端設計陷害南詔的穆星天,繼而割據播州,世襲官位,歷經兩宋與元朝統治後,於明朝洪武五年,首領楊鏗降明,此後被視爲苗疆土司,明任命其爲播州宣慰司使。前後歷經二十九代,楊氏世代統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

萬曆十四年,又賜楊應龍都指揮使銜,後爲播州宣慰司使。楊應龍驕橫跋扈,作惡多端,並於萬曆十七年公開作亂。明廷對楊應龍之亂舉棋不定,未採取有力對策。因此應龍本人一面嚮明朝佯稱出人出錢以抵罪贖罪,一面又引苗兵攻入四川、貴州、湖廣的數十個屯堡與城鎮,搜戮居民,姦淫擄掠。


不久,楊應龍被朝廷革職,兒子楊可棟被押至重慶追贖,並死在了那裏。惱羞成怒的楊應龍最終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公然起兵反明。

萬曆二十八年二月,在總督李化龍指揮下,明軍分兵八路進發,總兵劉綎出綦江,馬禮英出南川,吳廣出合江,曹希彬出永寧,童無鎮出烏江,朱鶴齡出沙溪,李應祥出興隆衛,陳璘出白泥,每路約三萬人,共計二十餘萬人。

明軍一路勢如破竹,三月二十九日破婁山關,致使播州無險可守。四月十六日楊應龍退守海龍囤。五月十八日,明軍會師於海龍囤下,輪番進攻,楊應龍則令士兵以滾木、礌石阻擋。


六月劉綎大破大城。六月初六,楊應龍知大勢已去,與二妾周氏、何氏自縊死。其子楊朝棟、弟楊兆龍,應龍妾田雌鳳等被捕,明軍入城,播州全境平定。

此役前後歷時114天,耗費了湖廣、四川、貴州三省財力,約二百餘萬兩。十二月,李化龍班師回朝,斬楊朝棟、楊兆龍等於市。平播之役後,明廷取消土司制度,實行改土歸流,置遵義、平越二府,分屬四川、貴州兩省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