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嫡长子,本来无资格继承父亲的王爵。他的叔叔河间王拓跋若早亡,无子嗣。元琛过继到拓跋若名下,继承了拓跋若的河间王位。这是元琛人生中第一件幸运的事情。他人生中第二件幸运的事情是娶了一位身世非同寻常的妻子高氏。
高氏一家是高丽移民,原本默默无闻,高家出了一位漂亮姑娘高照容,高照容在孝文帝时入宫,生皇太子元恪。元恪继位以后,赐舅舅高肇等人以高官厚爵,还把表妹高英迎进宫中,封为皇后。高英严厉嫉妒,把后宫管理得规规矩矩,高肇在朝中大权独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官里宫外都成为高家天下。高肇经常提醒元恪防范他的皇叔,元恪的两个叔叔元详和元勰被高肇陷害而死。
元琛是元恪的堂叔按说也在防范名单之中,可他是高家女婚,就另当别论了。元琛政治野心不大,只是过于贪婪,担任定州刺史时,极尽所能地搜刮民脂民膏,因有高肇和高皇后做靠山,无人敢追究他的责任。宣武帝元恪去世之后,小太子元诩继位。早就痛恨高家专断独行的大臣与元诩生母胡充华联合起来,逼迫高英出家为尼,赐死高肇。胡充华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元琛的政治靠山倒了,他因贪腐被罢官回家。
宦官刘腾在胡太后还是身份低微的嫔妃时保护过胡太后母子,又帮助胡太后逼走高英,是胡太后的恩人。胡太后执政后,刘腾权倾朝野。元琛贿赂刘腾“金宝巨万计”,刘腾在胡太后跟前为元琛说情,元琛又被重用,出任秦州刺史。元琛担任秦州刺史期间,大肆搜刮,百姓苦不堪言。不久,东益、南秦两州氐人造反,诏令他为行台、都督,兼秦州刺史,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搜刮起来更狠,“百姓患之,有甚狼虎”。元琛只顾搜刮钱财,无心考虑怎样打仗,一战即溃,损兵折将,被御史弹劾,罢免官职,除名为民。他上下打点,终于恢复王爵;又去打仗战败,又罢免官爵;为赎回王爵,又去打仗,病死军中,结束了他“常败将军”的一生。
元琛死得虽不大光彩,不过毕竟是善终。高阳王元雍就没这么幸运,元雍大半生荣华富贵,晚年遭遇河阴之变,被尔朱荣的铁骑践踏而死。元雍是孝文帝之弟,少年时“倜傥不恒”,孝文帝说:“我也不知这个弟弟的深浅,看他直率任性,也许大器晚成。”孝文帝预测得比较准确,他这个弟弟确实大器晚成。元雍大器晚成,是因为他是孝文帝七兄弟中最长寿的一个。北魏从开国皇帝拓跋珪到孝文帝拓跋宏,八位皇帝,只太武帝拓跋焘活到四十多岁,其余都在二三十岁去世。孝文帝的儿子元恪活到三十多岁,孙子元诩死时不到二十岁。到孝明帝元诩后期,皇族近支人烟凋零,孝文帝七兄弟之中,只有元雍还活着。孝文帝七子之中,只有第六子元悦还活着。元悦行为怪诞,品质低劣,不堪重用。
元诩的皇叔皇祖两辈人之中,仅元雍一人堪用,元雍能力有限,对元诩和元诩之母胡太后还算顺从,因此得到胡太后重用,位至丞相,胡太后和小皇帝赐予他超常优厚的待遇。有一年,元雍任命他的亲信朱晖担任廷尉,宗室远支的元顺不答应,把任命书扔在地上。元雍大怒,拍着几案说:“我,天子之子,天子之弟,天子之叔天子之相,四海之内,没有第二个人比我跟天子更亲近、比我更尊贵,你元顺是什么人,敢把我的任命书扔在地上!”这番话说得很霸道,基本事实表述无误,元雍身历三朝,既是亲王,又是丞相,北魏境内,确实没有一人比他跟皇帝关系更亲,地位更尊。元雍越到晚年生活越奢侈,身边姬妾百人,有一次胡太后赐他一些女妓,还没送去,他就迫不及待地让宦者丁鹅入宫,选了四个回家,胡太后得知后很不高兴,把赏赐追了回来。
胡太后谥号“灵”,后世又称她为灵太后。胡太后聪明美貌,多才多艺,却风流放纵,轻佻浮华。元诩继位时年仅五岁,胡太后代子执政。元诩长大后,胡太后仍不愿归政,母子闹起了矛盾。元诩突然死亡,人们怀疑是胡太后毒死儿子。驻扎在晋阳的军阀尔朱荣一向有野心,闻听朝中之变,带兵扑向洛阳。兵临城下,胡太后无计可施,只好带领后宫嫔妃到永宁寺出家为尼。公元508年4月13日,尔朱荣把胡太后和小皇帝元钊带到河阴,沉于河中溺死。又以祭天为名,把两千名王公大臣集中到河阴,将他们集体屠杀高阳王元雍与三个儿子死于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王公大臣死亡将尽,寿丘里的豪华府第成为一座座寺院,元探的河间王府,元雍的高阳王府,都成为僧尼居地。每年四月初八浴佛节,仕女游人来到寺院游览,无不感叹王府当年的尊贵荣华。高阳王府的五百歌伎或者出家为尼,或者嫁于他人。
您若是喜欢,就请评论、收藏、分享。如若您有更高的见解,请评论和小编探讨一下。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