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身體太差,就算熬死了慈禧太后,他也承擔不起變法大任。所以君主立憲制度,在他手裏,是沒辦法實現的。
很多人爲清朝惋惜,認爲光緒皇帝如果沒有死在慈禧太后前面,大清國或許還有希望,甚至可以早日進入君主立憲的局面。
那麼事實上真的如此嗎?能否君主立憲,要看的不是光緒皇帝活的長短,而是要看光緒皇帝到底想不想君主立憲。
作爲一個帝王,光緒皇帝當了30年的傀儡皇帝,他實在是太渴望權力了。那麼他會爲了清朝的進步,從而放棄唾手可得的權力嗎?我看懸。
戊戌變法,其實就是一場互相利用的騙局。
戊戌變法的確很悲壯,戊戌六君子爲了變法,寧可在家等死,也不願意提前逃走。所以這六個人的確是名垂青史了。
可是真正發動變法的主導者,康有爲老爺子,此刻已經遠渡重洋,出國避難去了。變法的時候他是主力軍,變法失敗的時候,他就成了逃跑將軍,這是爲什麼?
其實康有爲提倡變法,一來的確是爲了幫助大清國走向富強,二來是爲了自己能夠迅速得到提升。
一個剛考上進士的人,怎麼可能一下子就能成爲朝中的核心人物呢?只有通過變法這一條途徑,他康有爲才能迅速成爲光緒身邊的紅人。
那麼光緒皇帝又是怎麼考慮的呢?他認爲自己雖然是皇帝,可是手裏的權力,是相對的。朝中這幫老大爺全都聽慈禧太后的話,壓根就不把光緒放在眼裏。
詔以康有爲結黨營私,莠言亂政,褫其職,與其弟廣仁皆逮下獄。有爲走免。戊子,詔捕康有爲與梁啓超。庚寅,戶部侍郎張蔭桓、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御史楊深秀暨楊銳、林旭、劉光第、譚嗣同並坐康有爲黨逮下獄。---《清史稿》
爲了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光緒皇帝急切地希望培養出一幫忠心爲自己辦事的新勢力。康有爲等人的變法團體,就是最好的培養對象。
只要變法有成,那麼這幫人將會成爲國之棟樑。到時候他們手裏掌握了權力,也就等於是光緒皇帝從慈禧那裏奪取了權力。
支持君主立憲,其實是光緒在斷臂求生。
但凡有點腦子的皇帝,都不會支持君主立憲。爲什麼呢?因爲這種制度是限制皇權的制度,皇帝本人怎麼可能支持呢?
光緒皇帝本來就沒有什麼權力,他要從慈禧太后那裏奪取權力,奪回了權力以後,你再告訴他,皇帝的權力又要被其他人給限制了,因爲搞君主立憲了,你覺得他會答應嗎?當然不會答應。
可現實中光緒皇帝爲了變法成功,的確是贊成君主立憲的說法的,這又是爲了什麼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爲這是在畫大餅。
壬午,詔中外臣工研究君主立憲政體。諭定自治章程。甲辰,見德使雷克司、日使阿部守太郎於仁壽殿。諭神機營衛隊及官兵歸陸軍部管轄。---《清史稿》
他手裏現在沒有權力,你把君主立憲說的再高大上,光緒皇帝也只能拍拍手,不可能付諸實踐。
有個笑話說得好,甲對乙說:如果我有一個億,我一定全都送給你,可惜我沒有。乙就問甲:那你有一百塊,會不會給我?甲說:不會,因爲我真的有一百塊。
贊成君主立憲的前提是,光緒皇帝手裏一丟丟權力都沒有。等到他真的有了權力以後,這件事或許又要重新提上議程了。
光緒的身體實在是太垃圾了,這跟他的性格有關係。
光緒的一生其實挺悲劇的,作爲大清國的皇帝,他必須要保證良好的形象,作爲慈禧太后的孝順孩子,他必須要接受慈禧太后的打壓。
其實光緒皇帝的性格十分懦弱,他根本就承擔不起這些重任。所以久而久之,他的性格就出現了問題,這也就是爲什麼他幹什麼都不成的原因。
欽遵德宗景皇帝諭旨,大權統於朝廷,庶政公諸輿論,定爲大清帝國君主立憲政體。一,皇室經費,仍照所定每年四百萬元數目,按年撥用,不得絲毫增加。一,懍遵本朝祖制,親貴不得干預政事。---《清史稿》
光緒皇帝被囚禁在瀛臺的時候,身體就更差了,這方面記錄是證據確鑿的。所以說就算光緒熬到了慈禧太后死,他多活了幾年,以他的身體和性格,根本就沒辦法組織一場大規模的變法運動。
當年宋神宗那麼好的身體,那麼大的魄力,最後還不是向貴族勢力低頭?變法這條路不是一般人能堅持的下來的。君主立憲作爲變法的產物之一,就更加不可能實現了。
總結:君主立憲,在光緒手裏實現不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