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郭松龄已经稳赢的局面下,日本果然出兵了,先是占据了南满铁路附属地,之后牵制住郭松龄,然而就在刀快架到张作霖的脖子上时,日本把握住了刀,随后提出了条件,以此逼迫张作霖签订新的卖国条约,作为挡刀的条件。由于日本方面的出兵,郭松龄本来稳操胜卷,但这一下子胜率直接下降到百分之50,之后冯玉祥见状,日本都参与进来了,随即掉转枪头,此时的郭松龄胜率再降百分之25,而本来联合的李景林也开始不动了,开启了观望模式,于是乎这一下子郭松龄基本零胜率,最终导致兵败。

郭松龄的7万大军兵临沈阳城下,结果还是失败了,“变数”有几点

对于郭松龄的兵败一事,直接影响到了历史轨迹,正因为郭松龄这一兵败,北方军事力量的布局情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问题是郭松龄的7万大军都打到了沈阳城下面,结果还是失败了,这其中到底有发生了什么变数?


郭松龄自举起伐奉的旗帜之后,一路攻城略地,数次告捷,而张作霖面对郭松龄这一士气,也火急火燎的撤军,之后企图用地形来阻止郭松龄大军继续前进,然而面对来势汹汹的郭松龄,张作霖的奉军还无招架之力。


连山战役之后,张作霖如同兵败山倒,郭松龄继而越战越勇,兵分两路,一路朝向营口,另一路直逼沈阳。张作霖看到郭松龄这是要把自己往死里逼,所以急忙逃到大连。此时的郭松龄可谓是稳操胜卷,但令他没有想到是事情发生了。日本方面在东三省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对三省的投入经济建设,还大量从日本移民,企图建立国中国,所以试想一下,如果张作霖垮了,那么日本的北满政策处于停滞乃至是消亡之状态,所以日本方面出手了。


由于日本的方面的武装干预,郭松龄面对的困难也可想而知。随即日本就在沈阳地区集结兵力,然后急电一封给了日本外交相币原喜重郎,在张作霖危险困境之时出手,此举雪中送炭,希望能够得到张作霖的支持,当然日本也是最先考虑到自己在东北境内的利益关系。


在郭松龄已经稳赢的局面下,日本果然出兵了,先是占据了南满铁路附属地,之后牵制住郭松龄,然而就在刀快架到张作霖的脖子上时,日本把握住了刀,随后提出了条件,以此逼迫张作霖签订新的卖国条约,作为挡刀的条件。

日本提出的条件有日本臣民在东三省和东部内蒙古,均享有商租权,还有间岛地区行政权的移让,以及吉敦铁路的归属,而这一些条件就和当初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一样,无不是卖国行为,张作霖怎么答应?刀都架在脖子上面了,只能答应了,他张作霖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才有今天的地位,他也算不上正人君子。


由于日本方面的出兵,郭松龄本来稳操胜卷,但这一下子胜率直接下降到百分之50,之后冯玉祥见状,日本都参与进来了,随即掉转枪头,此时的郭松龄胜率再降百分之25,而本来联合的李景林也开始不动了,开启了观望模式,于是乎这一下子郭松龄基本零胜率,最终导致兵败。

其实郭松龄当初如果不分兵,这一场战役或许还有机会,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