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佛教說法,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託付,在釋迦寂滅後未來佛彌勒降生前這一段無佛世界裏,擔當起教化六道衆生的重任,其地位相當於“代理佛”。《地藏本願經》又說,釋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爲幽明怙主,使世人有親者,皆得極本薦親,共登極樂世界,地藏受此重託,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願:“爲是罪苦六道衆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地藏菩薩半跏像

12世紀 平安時代

木雕彩繪

像高: 77.2 cm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

地藏菩薩法相莊嚴,身着僧袍袈裟,彩繪有精美衣飾圖案。右手結印,左手託珠,半跏趺坐。面相方圓豐潤,雙目微睜,雙脣含笑,神態安祥,彷彿正在冥想如何解救苦難中的芸芸衆生。頭部背光用金屬製成,與雕像渾然一體。整尊造像雕工精美細膩,舒展大氣,是平安時代木雕造像的精品之作。歷經八百多年,彩繪痕跡雖已褪消大半,但纖細手指卻完好如初,十分難得可貴。

按佛教說法,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託付,在釋迦寂滅後未來佛彌勒降生前這一段無佛世界裏,擔當起教化六道衆生的重任,其地位相當於“代理佛”。《地藏本願經》又說,釋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爲幽明怙主,使世人有親者,皆得極本薦親,共登極樂世界,地藏受此重託,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願:“爲是罪苦六道衆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經·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因此地藏又被稱爲“大願地藏”,以與文殊的“大智”、普賢的“大行”、觀音的“大悲”相呼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