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孩子再小,也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正是由於沒有成年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纔會用哭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孩子希望自己的拒絕可以得到家長的重視。首先,家長需要弄清楚孩子爲什麼會哭鬧。

有些孩子着實讓人感到頭痛,動不動就和你耍賴,不給買玩具哭着不走,讓他寫作業也委屈巴巴的看着你。

常常令父母不知道該怎麼辦,孩子哭得那麼傷心,你也不忍心說他,可是什麼都不說,就會讓他們養成一些不好的壞習慣。

孩子無論是在年齡上還是親子關係,都有向父母哭鬧和撒嬌的權利,所以孩子的這種行爲是極爲正常的,只是很多時候需要家長的多加引導。

首先,家長需要弄清楚孩子爲什麼會哭鬧?

孩子總是喜歡哭鬧,如果沒有生理疾病的影響,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爲和家長的互動中想要取得主動地位。

1.希望父母妥協

很多時候孩子的哭鬧其實是在試探家長的底線,當她看到櫥窗裏非常想要的玩具時,詢問你是否可以給他買的時候。如果得到的是拒絕的答案,孩子就想要用哭鬧來向你表達反抗。

覺得自己哭上一會也許你就心軟了,但如若你還是不爲所動,三四次過後,他就會發現自己的哭鬧沒有用,也許他不會再用此辦法,可也會感到失落,認爲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關心。

2.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們總認爲孩子還小,在一些事情上還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就會擅自爲他選擇好我們認爲正確的事情。

但是孩子再小,也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正是由於沒有成年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纔會用哭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孩子希望自己的拒絕可以得到家長的重視。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

1.幫助孩子控制情緒

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感到有些頭痛,但是千萬不能因爲煩惱而去責罵孩子。

我們需要耐心且心平氣和的幫助孩子將心中的不開心、憤怒等負面情緒發泄出來,不能任由孩子將這種情緒繼續惡化下去。

可以用一些玩笑和打鬧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將他們從現在的狀態抽離出來,這樣孩子可能會從不開心轉化外開心的狀態。

孩子的情緒變化很快,憤怒來得快去得也快,家長要好好利用這一點,陪伴他把過於情緒化的習慣一點點改正過來。這樣既能穩定孩子的情緒,又可以及時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2.和孩子建立有效溝通

當你發現孩子的哭鬧聲小了以後,不妨創造一些溝通的機會,給他一個愛的抱抱,幫她穩定現在的情緒。

和孩子站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和他溝通,設身處地的爲他想一想孩子所有情緒的來源。

先順着孩子的話,多去聽一下孩子的想法,如果有道理家長就要多爲孩子着想,如果只是孩子的無理取鬧,我們也需要心平氣和的交流,用溫柔的語氣和孩子講道理,也向他表達出我們的內心想法。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更需要蹲下來,去接納孩子的壞情緒,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永遠都是愛你的,但是你需要好好的和我們說,而不是用哭鬧的方式。

3.堅持自己的原則

儘管我們說了不能任由孩子繼續哭鬧,但也不能因爲孩子的哭鬧就放棄自己的底線。

不能因爲孩子的一直哭鬧、耍賴就做出讓步。一味的向孩子妥協,無論堅持多久、做了多少努力,都會是無用功。

孩子會認爲,只要我堅持用這樣哭鬧的方式,就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和目的,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情況,他會哭鬧得更厲害,持續時間也會更長。

還有許多家長會在育兒中採用獎賞的方式,孩子聽話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就可以得到某個心儀的玩具和想要的零食,但其實獎賞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是讓我們暫時獲得了對孩子的控制權。

孩子並沒有學會正確的認知去獲得成長,反而會對本來自己就應該做的事,要求家長的補償。獎賞會變成對哭鬧、耍賴的獎勵,讓孩子覺得他越不妥協、越堅持哭鬧,能獲得更多好處。

對於孩子的哭鬧,家長的做法是很關鍵的,大家在面對孩子的這一做法時,是如何解決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