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比如考取一所不錯的大學,條件好點兒的再攻讀個博士學位。

畢竟孩子學業上的成就關乎着孩子未來生活的幸福程度,父母們總是爲之付出一切。

不過隨着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要想培養一個博士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爲這期間不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還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精力去陪伴。

而且很多人在讀完博士以後都已經年近三十了。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天賦異稟的孩子早早就修完了博士的學業。

那個16歲讀博,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的神童如今咋樣了?

遼寧男孩張炘煬,在別的孩子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高中的所有學業。據張炘煬的父親介紹,兒子在兩歲半的時候識字量已經達到一千多個,上小學以後更是接連跳級成爲全國最小的大學生。

張炘煬13歲的時候,便通過了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的考試,16歲開始讀博士,成爲紅極一時的“神童”。

爲了陪伴張炘煬學習,父母便隨他一起來到了北京。沒想到的是,當時的張炘煬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覺得只有在北京買房纔是實力的象徵,於是他一度逼迫父母全款在北京買房。

當然,家境普通的父母是做不到的,只能通過租房的方式來“糊弄”孩子。不過,這位神童自從上了大學之後,身上的光芒就收斂了很多。

雖說比同齡人優秀,但是天資聰穎的張炘煬在大學裏很普通,別人只要四年就能修完的博士課程,張炘煬卻花了8年時間。

爲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以張炘煬的聰慧和學歷,理應過上不錯的生活吧!不料,這位神童的現狀卻惹人唏噓。根據消息,張炘煬的家庭情況非常緊張,當年在讀博的過程中一度因爲家境窘迫而中斷,這也是他考了8年才畢業的原因之一。

如今的張炘煬低調地拒絕了一切採訪,雖說有着博士學歷,可是從他的身上卻看不出博士的模樣,沒有什麼特別的成就。

看到這個消息,網友們都很失望,並且紛紛感慨,“寒門難出貴子”,畢竟大家都覺得神童,不該如此。

爲什麼總有人說“寒門難出貴子”呢?

1)教育成本太高普通家庭承擔不起

現代社會貧富差距大,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也不在少數。在這些家庭當中,他們一個月的收入除去生活開支可能已所剩無幾了,如果再供養一個孩子上學就相當困難了。相比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所受到的“額外教育”,比如各類輔導班、興趣班等,這些家庭是完全承擔不起的,更不用說參與進去了。

2)教育方式的不同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家庭條件優越的其教育方式也更完善。在這些家庭當中,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爲其制定長期規劃,爲了防止孩子走彎路甚至還會花費大量的金錢請專人給孩子做指導。

而寒門家庭的孩子,雖說對於孩子的教育也很上心,但有時候連喫穿都成問題,更別提完善教育方式了,畢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3)自卑心理約束人生

越是貧困家庭的孩子越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比如說看到家庭條件優越的同學喫得好、穿得好、用得也好,而自己什麼都比不上,就很容易心生自卑,從而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失去了信心。

那麼,寒門真的不能出貴子嗎?

貧和富的懸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富人家的孩子整日奔波於各個補習班之間,而窮人家的孩子只知道沉迷於電子遊戲。

俗話說“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對於大多數寒門家庭來說,“讀書無用,白手起家”這些謬論常是他們不想努力的藉口,他們不知道唯有好好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而這也是他們通向精英階層的唯一通道。

如今,應試教育可以說是對底層人和精英階層最大的公平,在應試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如果寒門家庭的孩子足夠努力,完全是可以通過應試教育來改寫命運的。

寒門難出貴子,並不代表寒門不能出貴子。雖然寒門學子在方方面面會比富人子弟差出一些距離,但是隻要勤奮努力,寒門學子也是可以成功的,要知道,奮鬥永遠都是寒門子弟的唯 一出路。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家長,對於這位神童的現狀你們覺得可惜嗎?你們又怎麼看待“寒門難出貴子”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