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思就是要但凡士兵作戰,需要輕車千輛,重車千輛,武裝士兵十萬,並往千里之外送糧食,軍部內外的費用,招待使節,修補裝備的膠漆,車輛和裝甲的供給,每天耗費着上千輛黃金,然後數十萬的軍隊才能出動。就好比外面已經烏雲密佈,而你要出門辦事,那你就應該準備好雨傘,不然很可能會被淋成落湯雞或者爲了躲雨而耽誤了要做的事情。

“計篇”講完,我們要講的就是《孫子兵法》的第二篇章“作戰篇”.“計篇”主要講述的是計算兩方的實力,風險的評估和作戰的勝率。而第二章我們要講的是費用的預算和資源的使用,這和我們的國家經營,公司經營都是一個道理。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 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意思就是要但凡士兵作戰,需要輕車千輛,重車千輛,武裝士兵十萬,並往千里之外送糧食,軍部內外的費用,招待使節,修補裝備的膠漆,車輛和裝甲的供給,每天耗費着上千輛黃金,然後數十萬的軍隊才能出動。所以說打仗不是打兵馬,而是打錢糧。
戰爭之所以去進攻他人的國土,主要的目的就是爲了錢糧。1894年中國和日本在黃海大東溝海域發生了一次海戰,此次海戰中國大敗,最終導致清政府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這就是甲午海戰。而甲午海戰失敗的原因不單單只是因爲當時的技術落後,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那就是在甲午海戰前,正趕上慈禧太后六十大壽,而慈禧太后只想着自己安度晚年,絲毫沒有考慮過國家,挪用海軍經費爲自己慶生,最終北洋水師成爲了政治戰爭的犧牲品。
《孫子兵法》中還提到了“軍無輜重則亡,軍無糧食則亡”,可見糧食和裝備的重要性,三軍未動,糧草現行。糧食是一個軍隊能否打贏這場戰爭的關鍵要素,即便你的戰爭再強壯,你的戰術再精密,沒有糧食都是空談。在三國時期,官渡之戰是一場非常關鍵性的戰役,這使得袁紹和曹操力量轉變,這是一場中國歷史上的以少勝多的戰鬥。而這場戰役的勝負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許攸,許攸原本是袁紹帳下的謀士,但是在官渡之戰時,他因爲家人犯法而被禁足,並且不接受許攸的意見,於是許攸認爲袁紹不足與謀。
於是投靠了年少時曾是好友的曹操,並向曹操獻計,透漏出袁紹的屯糧之地,應當速速燒掉袁紹軍糧。曹操聽取許攸的計策,深夜前往放火燒糧,最終使得袁紹不戰自敗。
並且通過金糧向我們闡述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在做一件事之前必須做好相應的準備,可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你想把一件事情給做好,那麼一定要事先做好準備。準備,不是目的,而是通往目的的一個過程。就好比外面已經烏雲密佈,而你要出門辦事,那你就應該準備好雨傘,不然很可能會被淋成落湯雞或者爲了躲雨而耽誤了要做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我個人認爲荊軻是有可能改變歷史的,但是由於太子丹根本沒有充分準備就交給荊軻這個人任務,目標不夠明確,想着最好能挾持秦王,而且找來協助荊軻的也是一些膽小鼠輩,既然來刺殺卻又不抱着必死的決心。
而在現在這個商業化的時代,由於市場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各種各樣的事情防不勝防,各種風險突如其來。這個時候準備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當然可能會有人因爲運氣,沒有什麼準備就成功,但我想那也僅僅只是一時的,無法長久。做事缺少準備,就像房屋缺少了地基,倒塌也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不管做什麼事,只要你想做好,那麼你一定得做足準備。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