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刚组建的红七军团,是由闽北、闽西北及部分闽赣交界地区的地方红军独立师、团改编而成的,隶属红一方面军内的一个军团,是中央主力红军,承担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主战场前沿和侧翼的一支奇兵的角色,当时斗志昂扬,一进入金溪浒湾之后,便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原来,向红七军团和红三军团进攻的敌人二个师,正是刚刚装备不久的中央系德式师,先说这二个师的武器装备,轻武器方面,主要单兵武器是国造7.92毫米中正式或德制1924年式标准型毛瑟系列步枪,也就是K98k的前身,只有少部分汉阳造。

在江西金溪浒湾大仙岭西麓,316国道北侧,有一座高10.5米,占地约100平方米,碑型设计如一杆枪形状,直插云霄,四周草木繁茂,青松环抱中有一座八角亭,便是为纪念1933年冬发生在这里的红军反围剿著名的浒湾八角亭战斗。

当时,中央苏区的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黎川失守,黎川地处江西省偏东部,武夷山脉中段西麓,东邻福建省的光泽县、邵武市,南靠福建省的泰宁县、建宁县,是江西通往福建的东大门,因此,是当时中央苏区的重要门户。黎川落入敌手之后,红军总部高度重视,决定将活动的闽北的红军北调,组建一支红七军团,与红三军团一起,夹抚河北进,力求在敌军运动中与之会战,意图先消灭外围国民党军,意图一举收复黎川。

刚刚组建的红七军团,是由闽北、闽西北及部分闽赣交界地区的地方红军独立师、团改编而成的,隶属红一方面军内的一个军团,是中央主力红军,承担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主战场前沿和侧翼的一支奇兵的角色,当时斗志昂扬,一进入金溪浒湾之后,便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没有想到的是,战斗打响之后,便遭到浒湾敌36、85师的反扑,并在在八角亭附近遭到由浒湾和金溪、琅琚出击的二股强敌的夹击,而红三军团立即进行赴援时,也遭到敌人的阻击,自己反而陷入敌军重围之中,战场形势危急,形势非常严峻。

这是一场空前恶战,这次作战从战役指挥到战术、技术上都有教训,战役指挥中通讯联络差,二个军团之间未能协同配合,当三军团迂回到敌后,向敌人猛攻时,七军团不知道;而当敌人向七军团猛攻时,三军团又不知道,所以未能配合上,打成了消耗战。

从战术上看,敌人在红军发起反击时,派飞机、装甲车协同步兵作战,这是红七军团未曾经历过的。五十八团团长是一位打游击出身的干部,人称“游击健将”,打仗很勇敢,但从来没有见到过飞机轰炸的场面。敌机集中投弹,他叫喊:“不得了啦,不得了啦!”,其实他不是胆小怕敌,而是没有经过敌人空袭的场面。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这次敌人以两辆装甲车为前导冲击他们的阵地,部队一见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硬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原来,向红七军团和红三军团进攻的敌人二个师,正是刚刚装备不久的中央系德式师,先说这二个师的武器装备,轻武器方面,主要单兵武器是国造7.92毫米中正式或德制1924年式标准型毛瑟系列步枪,也就是K98k的前身,只有少部分汉阳造。手枪则是名闻遐迩的驳壳枪,也叫盒子炮、快慢机或二十响,全都是正宗从德国进口的原装货。

轻机枪多是国造仿制捷克ZB26,也有少量的比利时和法国的轻机枪,轻机枪装备数量基本能达到每个班一挺的标准。 重机枪多采用仿制马克沁的二四式水冷式重机枪,该枪是根据1934年由德国兵工署向中国免费提供的马克沁重机枪全套制造图纸生产的,采用250发帆布弹带供弹,重机枪的装备数量是每个步兵营建制里设有一个重机枪连,共3个排6挺。

展馆留下当年的武器

重武器方面,每个师都有一个炮兵营,外加战防炮连和高射炮连各1个。炮兵营下辖3个榴弹炮连,每连装备4门德制75毫米克虏伯山炮(或75毫米博福斯山炮),全营共12门,战防炮连装备4门德制37毫米Pak35战防炮,高射炮连装备6门20毫米高射炮,除了师属炮兵营外,每个步兵团还有迫击炮连和小炮连各1个,迫击炮连装备6门仿制法国81毫米布郎的迫击炮的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小炮连装备6门20毫米索罗通机关炮。

更为厉害的是,德式师还有一定数量的装甲车和飞机助战,同时,在师通信营的建制内设立一个无线电通信排,配备15瓦无线电台,并在各步兵团团部建立一个配备5瓦无线电台的无线电通信班,构成了师团两级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再说中央系德式师的士兵个人装束,跟红军的差距也非常大。军装分三种,春秋为黄绿色驼绒夹衣常服,夏季为草绿色卡其布衫(又分长裤短裤两种),冬季为棉布。军官配呢军装和呢大衣,质地也就是被称作“甲种呢”的呈斜横纹走向的呢质横织布,军服式样基本就是中山装。

头戴圆筒军常帽,也叫军小帽,据说其款式是根据欧洲滑雪小帽改进而来的,也有说是从土耳其的圆筒帽变化而来。军帽整体采用适合东方人头形的正圆筒形,在帽围上有折围式护面布,平时折叠起来用两颗铜扣连接在正面,必要时可以放下,遮住面部和后颈部,可以起到防寒、防风、防尘、隔音等作用。在护面布上缘到上帽沿之间镶有一颗直径2.8厘米的青天白日国徽。

在作战时,则戴德制M—35型钢盔,这也是德式师最明显的服装特征,钢盔上同样也镶有一颗青天白日国徽。据说中国德式师所佩戴的M—35钢盔还是德国工厂里最早生产出来的一批,据说当时从德国进口了31.5万顶M—35钢盔。

中央系德式师的士兵配发黑色胶底布鞋,军官配发皮鞋,高级军官配发高统皮靴。 每个士兵标准个人装具包括弹带、水壶、干粮袋和防毒面具,弹带为帆布长条形,不同与德军的皮制弹包,通常是一条长弹带由肩上斜绕一周至腰间再绕一圈,最后以布条打结扎紧,可以携带20个子弹夹。也有少量采用两条短弹带或在胸前如X型交叉,或在两肩下如V型分叉,或在肩上腰上各一条。

面对这些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新式师,而我们红军的装备,还有伙食比敌人都差,因此,的确只能算是小米加步枪。因此,浒湾之战打响之后,我英雄的红军官兵,面对强大敌人的猖狂进攻,毫无畏惧,顽强拼搏,有的红军战士的子弹都打光了,敌人占领了红军阵地,并开始实施分割包围战士们拿起明晃晃的大刀与敌人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战,担任救护的游击队员也同战士们一道用大刀砍、石头砸,大石头扔完了就川鹅卵石,同敌人展开最后搏斗,年仅十五岁的小司号员放下饭包和水壶,抓起剩下的两颗手榴弹冲入敌群……

经过近一天时间的激烈战斗,到下午时分,敌人以优势的武器向红军密集射击,并配以飞机低空轰炸、扫射,红军遭受重大伤亡。国民党军乘机反冲锋,红3军团被迫撤出战斗,由资溪桥附近及黎川以东向根据地内移动。浒湾地区的敌第36、85师在敌第4师的增援下猛攻红7军团,红7军团在阵地被国民党军突破后。

当时,由于军团长患疟疾不能亲临前线指挥,委任第十四师政委彭雪峰负责指挥,这次战斗,彭雪枫身受重伤,躺在担架上向军团领导请示:看这种形势再打下去,两个军团都要打光了,还继续打吗?

面对红军阵地大部分被敌军攻破这种情形,上级领导最后不得已下达了撤退命令。历时近3天的浒湾战斗失利,为纪念牺牲在这里的红军战士,当地在这里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以纪念这些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红军将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