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是順治皇帝的第三個兒子,8歲登基14歲執掌朝政,在位長達61年之久,他一生都在圍繞着他的大清江山而不斷的奮鬥着,對大清江山政權的鞏固與穩定有着承前啓後的巨大作用,雖然歷史對他評價是歷史上文治武功最高的,還有說他是千古一帝的,但本人覺得他是能力很強,功過參半。爲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在康熙16歲時就憑藉自己的膽識與智慧初露鋒芒剷除了鰲拜攬政,當時的鰲拜已然成爲了大清的另一個小朝廷,很多政策與決定權都要經過他的手裏,可以說根本沒把康熙放在眼裏,鰲拜沒料到年紀輕輕的康熙會有如此膽色敢對他下手,結果康熙以迅雷之勢打擊了以鰲拜爲首的一大批滿清貴族守舊勢力,初步鞏固了自己的政權。

隨後又馬不停蹄的平定了三番,西藏,新疆的叛亂,收復寶島臺灣,三徵蒙古葛爾丹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重大事件,維護了大清領土的基本統一,並且開創了所謂的康乾盛世,此時大權在握的康熙威望已升至巔峯。

在民生問題上他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另外康熙也有效的阻止了八旗圈地,推行“更名田,興修水利,獎勵墾荒。

康熙還花大力氣投入巨資治理黃河,淮河和大運河,防止了大規模水災。他曾六次下江南沿途巡視河道問題。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他下令“盛世滋,丁永不加賦”極大地減輕了百姓的負擔,也爲後來雍正皇帝推行“攤丁入畝”奠定了基礎。

但是在對待沙俄入侵東北的問題上的立場就顯得有些懦弱了,因爲在同沙俄的幾次戰爭中雖然沒有大勝也沒大敗,但還是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他把本屬於大明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了沙俄,開創了大清不平等條約之先河,可謂是糊塗一時禍害百年,毫無氣節可言。

面對康熙如此行事沙俄得寸進尺,後面發生的事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這裏大家要問康熙在戰場沒輸爲什麼要欠這個條約呢?

我的答案是被嚇的!因爲沙俄人好比大明時期倭寇的升級版,他們不但武器先進戰鬥力強悍,而且兇殘成性,康熙雖說在領土爭奪戰中並沒有失敗但也喫盡了苦頭,根本沒法切底阻止沙俄說來就來的大規模入侵。

面對沙俄的軟硬兩手策略與強烈的領土慾望,康熙最終服軟簽定了條約,因爲在他眼裏這些領土和大清江山比起來簡直就是滄海一粟,不值一提。這就是他的思維始終是要確保大清江山的鞏固與穩定,根本沒想過這會遺禍大清王朝之後的領土完整。

總結康熙雖然文治武功在中國歷史上有他的一席之地,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失去了應有的水準,就算是功過參半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