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在作《三国演义》时,考证了一系列三国时期史料,他坚持认为:传国玉玺是秦始皇用和氏璧磨成的,即“李斯磨和氏璧作之”。秦始皇制作和使用传国玉玺的时间线倒是可以明确的。

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在作《三国演义》时,考证了一系列三国时期史料,他坚持认为:传国玉玺是秦始皇用和氏璧磨成的,即“李斯磨和氏璧作之”。

然而,明代状元杨升庵却反对这种说法,他同意文献《玉玺谱》的说法,主张“秦始皇的传国玺是用蓝田玉雕刻而成的”。

秦始皇剧照

更有学者经过详细研究,得出结论:秦始皇的传国玺真假难辨,“慢无佐证”。

传国玉玺在浩劫中化为灰烬?

后唐泰清三年,唐末帝李从珂自己烧毁宫殿,死于洛阳,而所有前朝的宝玺,包括传国玉玺,均在这次改朝换代的浩劫中化为灰烬。

传国玉玺被毁之后,后晋王朝新刻受命宝玉玺。此种说法,由契丹灭后晋之后,获得的玉玺并非是秦玺这个事实,已得到佐证,而且后唐、后晋、契丹方面的国史对“传国玉玺被毁”一事均有所记载。

唐末帝李从珂画像

那么,玉玺真的会被“玄武楼大火”烧毁吗?

宫廷玉玺的材质基本都是软玉,软玉遇热,会在七百至八百摄氏度时发生第一次分解,而在九百至一千摄氏度时发生第二次分解。

我们都知道,“玄武楼大火”持续了数天,而一般持续很久的燃烧,其中心温度可以达到一千摄氏度左右,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后唐废主李从珂的殉国大火,其温度如此之高,完全可以使玉石焚毁。

秦始皇剧照

传国玉玺的历史,给后世学者留下了许多疑问

事实上,传国玉玺即使在秦朝,也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历史悬案。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只活了短短十一年,就去世了。而就在这十一年中,传国玉玺的历史也是风云变幻,给后世学者留下了许多的疑问。

秦始皇制作和使用传国玉玺的时间线倒是可以明确的。因此,笔者尝试着还原一下事实的“真相”。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以绝世宝玉和氏璧为材料,雕刻成了传国玉玺,并且在其上刻字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秦始皇剧照

秦始皇统一后第三年,他巡游到了洞庭湖。当时风浪大作,他为了镇水妖而急投玉玺于湖中,此事实表明当初卞和所献的和氏璧,已经于此刻丢失在洞庭湖中。

之后,秦始皇不可能不再使用玉玺,因此他又命人雕刻了一枚一模一样的传国玉玺,此玺之材质,便是蓝田玉。制作此玉玺也是原班人马,李斯为篆、孙寿为工,但刻字有一些区别:“受之天命,皇帝寿昌”。

继秦朝而立的汉朝,他们得到的,便是这蓝田玉版本的传国玉玺。这也是为何汉代学者众口一词地认为传国玉玺就是用蓝田玉雕刻而成的原因。

李斯剧照

多尔衮曾在偶然间得到“传国玉玺”

直到清代,据《清太宗实录》记载,多尔衮曾在偶然间得到“传国玉玺”。当时有个牧民在放牧时,发现自己家的羊不敢吃此地的青草,于是向多尔衮汇报。多尔衮立刻派人掘地三尺,找到一个玉玺,上书:“皇帝之玺”。

此事在《清太宗实录》中的记载,十分详细,让人认为这就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乾隆登基之后,玉玺竟然被他封存起来,不再公开,这又是为何?

乾隆剧照

学者认为:乾隆看出了玉玺的秘密,此玉玺所刻文字,与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不同。乾隆知道,这个所谓的“传国玉玺”,是当年多尔衮“演戏”的道具。也就是说,多尔衮为了证明大清王朝才是正统,自导自演了这一场发现“传国玉玺”的大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