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前,凯迪拉克都玩追高铁的营销了,这次凯迪拉克用CT4提升品牌形象,塑造更加运动的品牌特性,一年也该够了。但是站在企业角度,从长远的利益角度看,CT4只走名声不走量来提升品牌形象能发挥更大的价值,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就是,CT5要形成错位竞争肯定也还是要恢复终端超大优惠力度的政策的,如果CT4不降价,CT5的降价就非常说不过去了。

凯迪拉克这个豪华品牌诞生已经快120年了,这个全球最早的豪华品牌因为""美国总统座驾""的声誉在悠长的辉煌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也因为豪华品牌的低龄化趋势,为求在中国激烈的豪华品牌汽车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通过不断降价的凯迪拉克也出现了品牌档次降低的客观现状。

品牌的生死存亡,说到底是车子卖不卖的出去,定价有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的问题。凯迪拉克用低价赢得了销量,也压榨了利润空间,同时低价进一步带来品牌形象的损坏,不利于产品的溢价带回丰厚的利润,所以一味降价必定是有损企业长期发展的。凯迪拉克深知这个道理,这次CT4的身份更多是来挽救凯迪拉克品牌形象的。

了解中国二线汽车豪华品牌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凯迪拉克等品牌吸引用户的关键手段是推出""错位竞争""的车型,他们纷纷用C级车素质的车型对标BBA的B级车来打,无所不用其极只为在激烈斗兽场分得一杯羹。

田忌赛马胜在懂得运用巧力,但是也会落得胜之不武的骂名。二线豪华品牌玩""量大价低""本来就被消费者们质疑没有""豪华""的风度和格调了,凯迪拉克还搞了一次ATS-L的降价大甩卖,尺度越大,越是媚俗。

脱掉的衣服再一件件穿起来是很困难的。可是再难也要穿不回来,不然混的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品牌调性,跟丰田比走不了量,跟雷克萨斯比,消费者都不给你这个入场券,尴尬至极。

凯迪拉克不傻,CT4的诞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走挽回这个颓势。奔驰重新定义了豪华、奥迪捆绑科技、宝马如今虽然越来越舒适但是骨子里仍然有运动的沉淀。

凯迪拉克并没有实力跟三大品牌正面刚对方的长处,所以来了一手海底捞月,猴子偷桃的操作,玩起宝马玩丢的运动特性。

CT4非常强调运动特性,20多万的车子,别看车长超过4米7,但是轴距比紧凑型轿车奔驰A200L还要短,已经劝退了国内大多数追求大空间的消费者。

凯迪拉克CT4有多强调运动性本文不再作多的赘述,建议感兴趣的朋可以看看b站""苏晓6818""关于凯迪拉克CT4的评测视频,关于车型的运动性阐述是非常全面的。

一台强调运动性的车型,空间不大,配置表现也不算特别亮眼,叫价24万,暂时没有优惠,还是二线豪华品牌车型,怎么说都不会成为走量的车型。所以他的用处一定是来提升品牌形象的。

凯迪拉克也是够鸡贼的,原本已经有了跟宝马M Power、奔驰AMG一样的精神图腾V系列车型,现在要搞一款大多数人能买得起的还能兼顾一定家用属性的平价性能车CT4,将运动特性贯彻到底,非常有魄力。

做平民性能车一定要接受""叫好不叫座""的结果,反观思域si就知道了。

很多媒体评价凯迪拉克是一款主打运动+短轴+后驱的差异化产品,花生也非常认同,但是凯迪拉克如果想要以这些差异化特性驱动产品热销,最应该做的是降价,就是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想要看到的局面。

但是站在企业角度,从长远的利益角度看,CT4只走名声不走量来提升品牌形象能发挥更大的价值,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就是,CT5要形成错位竞争肯定也还是要恢复终端超大优惠力度的政策的,如果CT4不降价,CT5的降价就非常说不过去了。

花生觉得,互联网想要塑造一个人设时间也不用太久吧,短则三个月,长则一年。此前,凯迪拉克都玩追高铁的营销了,这次凯迪拉克用CT4提升品牌形象,塑造更加运动的品牌特性,一年也该够了。

凯迪拉克果然很贪心,想要用一款车型提升品牌形象,突出运动特性,等口碑好转,给一波强有力的降价,吊足胃口后满足消费者意愿的降价,是可以挣更多的好感而不太折损品牌形象的。

凯迪拉克这个策略是很高明的,因为就算达不成花生说的品牌升华任务,降价大卖一波也是挣得盆满钵满,百利而无一害。

最后,花生认为凯迪拉克CT4是一定会降价的,降到20万内也是时间问题,预计时间在1年内,如果提升品牌形象的进程不顺利,降价可能会提前。

我是花生,一个看好凯迪拉克CT4的老司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