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前,凱迪拉克都玩追高鐵的營銷了,這次凱迪拉克用CT4提升品牌形象,塑造更加運動的品牌特性,一年也該夠了。但是站在企業角度,從長遠的利益角度看,CT4只走名聲不走量來提升品牌形象能發揮更大的價值,不過這也帶來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就是,CT5要形成錯位競爭肯定也還是要恢復終端超大優惠力度的政策的,如果CT4不降價,CT5的降價就非常說不過去了。

凱迪拉克這個豪華品牌誕生已經快120年了,這個全球最早的豪華品牌因爲""美國總統座駕""的聲譽在悠長的輝煌歷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今也因爲豪華品牌的低齡化趨勢,爲求在中國激烈的豪華品牌汽車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通過不斷降價的凱迪拉克也出現了品牌檔次降低的客觀現狀。

品牌的生死存亡,說到底是車子賣不賣的出去,定價有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的問題。凱迪拉克用低價贏得了銷量,也壓榨了利潤空間,同時低價進一步帶來品牌形象的損壞,不利於產品的溢價帶回豐厚的利潤,所以一味降價必定是有損企業長期發展的。凱迪拉克深知這個道理,這次CT4的身份更多是來挽救凱迪拉克品牌形象的。

瞭解中國二線汽車豪華品牌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凱迪拉克等品牌吸引用戶的關鍵手段是推出""錯位競爭""的車型,他們紛紛用C級車素質的車型對標BBA的B級車來打,無所不用其極只爲在激烈鬥獸場分得一杯羹。

田忌賽馬勝在懂得運用巧力,但是也會落得勝之不武的罵名。二線豪華品牌玩""量大價低""本來就被消費者們質疑沒有""豪華""的風度和格調了,凱迪拉克還搞了一次ATS-L的降價大甩賣,尺度越大,越是媚俗。

脫掉的衣服再一件件穿起來是很困難的。可是再難也要穿不回來,不然混的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品牌調性,跟豐田比走不了量,跟雷克薩斯比,消費者都不給你這個入場券,尷尬至極。

凱迪拉克不傻,CT4的誕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走挽回這個頹勢。奔馳重新定義了豪華、奧迪捆綁科技、寶馬如今雖然越來越舒適但是骨子裏仍然有運動的沉澱。

凱迪拉克並沒有實力跟三大品牌正面剛對方的長處,所以來了一手海底撈月,猴子偷桃的操作,玩起寶馬玩丟的運動特性。

CT4非常強調運動特性,20多萬的車子,別看車長超過4米7,但是軸距比緊湊型轎車奔馳A200L還要短,已經勸退了國內大多數追求大空間的消費者。

凱迪拉克CT4有多強調運動性本文不再作多的贅述,建議感興趣的朋可以看看b站""蘇曉6818""關於凱迪拉克CT4的評測視頻,關於車型的運動性闡述是非常全面的。

一臺強調運動性的車型,空間不大,配置表現也不算特別亮眼,叫價24萬,暫時沒有優惠,還是二線豪華品牌車型,怎麼說都不會成爲走量的車型。所以他的用處一定是來提升品牌形象的。

凱迪拉克也是夠雞賊的,原本已經有了跟寶馬M Power、奔馳AMG一樣的精神圖騰V系列車型,現在要搞一款大多數人能買得起的還能兼顧一定家用屬性的平價性能車CT4,將運動特性貫徹到底,非常有魄力。

做平民性能車一定要接受""叫好不叫座""的結果,反觀思域si就知道了。

很多媒體評價凱迪拉克是一款主打運動+短軸+後驅的差異化產品,花生也非常認同,但是凱迪拉克如果想要以這些差異化特性驅動產品熱銷,最應該做的是降價,就是大部分普通消費者想要看到的局面。

但是站在企業角度,從長遠的利益角度看,CT4只走名聲不走量來提升品牌形象能發揮更大的價值,不過這也帶來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就是,CT5要形成錯位競爭肯定也還是要恢復終端超大優惠力度的政策的,如果CT4不降價,CT5的降價就非常說不過去了。

花生覺得,互聯網想要塑造一個人設時間也不用太久吧,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此前,凱迪拉克都玩追高鐵的營銷了,這次凱迪拉克用CT4提升品牌形象,塑造更加運動的品牌特性,一年也該夠了。

凱迪拉克果然很貪心,想要用一款車型提升品牌形象,突出運動特性,等口碑好轉,給一波強有力的降價,吊足胃口後滿足消費者意願的降價,是可以掙更多的好感而不太折損品牌形象的。

凱迪拉克這個策略是很高明的,因爲就算達不成花生說的品牌昇華任務,降價大賣一波也是掙得盆滿鉢滿,百利而無一害。

最後,花生認爲凱迪拉克CT4是一定會降價的,降到20萬內也是時間問題,預計時間在1年內,如果提升品牌形象的進程不順利,降價可能會提前。

我是花生,一個看好凱迪拉克CT4的老司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