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鬚眉,不少女性在一度男性佔主導的科研領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就是其中的代表。
她身上擁有衆多頭銜:原子彈之母、世界物理女皇,東方居里夫人、普林斯頓大學第一位女講師、哥倫比亞大學第一位女教授、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會長,還獲得了美國最高科學榮譽——國家科學勳章.....她就是著名的華人女物理學家——吳健雄!
她親手將楊振寧、李政道推向了諾貝爾獎的獎臺!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她自己終究與諾貝爾大獎擦肩而過。
她出生於江蘇蘇州太倉瀏河鎮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父親吳仲裔倡導男女平等,創辦明德女子職業補習學校,併爲她起名“健雄”,希望她不讓鬚眉,積健爲雄。
吳健雄七歲時便進校受啓蒙教育,自小,她就和其他的女子很不一樣,那個年代,女孩都喜歡吟詩寫作,而偏偏吳健雄喜歡的是科學。得益於父親的開明思想,吳健雄自小就能與其他兄弟一樣讀書識字。
晚年,吳健雄在回憶起自己的人生歷程時,言及父親對她一生的影響仍然十分感懷。
而另一個對她人生影響尤爲深遠的人就是胡適先生。1923年,吳健雄考入蘇州市第二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成爲了一名小學教師。
做了幾年教師後,1929她考入了國立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的前身)數學系,因爲受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的影響,一年後她轉入物理系讀書,後受聘到國立浙江大學任物理系助教。
在中央大學時,她有幸成爲胡適班上的一名學生。愛才惜才的胡適對這位得意女弟子呵護備至,讚賞有加。胡適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我一生到處撒花種子,絕大多數都撒在石頭上了,其中有一粒撒在膏腴的土地裏,長出了一個吳健雄,我也可以萬分欣慰了”。
後面的人生數十年,他們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聯繫。
1936年,在叔叔的資助下,吳健雄獲得了去往美國深造的機會,她就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也是在美國,她遇到了未來的丈夫、袁世凱的孫子——袁家騮,兩人一見傾心。
1942年5月,兩人走入婚姻殿堂。兩人在事業上可謂琴瑟合璧,袁家騮後來也成爲了享有國際聲譽的物理學家,在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測系統研究上卓有成就。
婚後第二年,吳健雄就前往了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作爲資深科學家參與濃縮鈾製程,發展y射線探測器。
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後,1942年6月開始,美國實施了著名的稱曼哈頓計劃。因爲吳健雄在物理學領域的深厚功底,當時吳健雄雖還尚未加入美國國籍,但是,美國卻破例讓她以未入籍的身份參加美國機密製造。她也成爲了唯一一位參與該絕密計劃的華人女物理學家。
她負責研發最核心的工作,“原子核的分裂反應”,該實驗成功解決了鏈式反應無法延續的重大難題。也正是原子彈的製造成功,讓日本迫於壓力無條件投降,一定程度上她將中國從戰火中拉了出來。
而她爲中國所做的還不止於此。1956年,楊振寧、李政道,提出“宇稱不守恆定律”,這本是物理界一次石破天驚的發現。但可惜的是,理論提出了,卻因實驗太困難,幾乎無人可以證實他們的理論。如果能得到證實,那將會一次震驚世界的成果,必將帶給新中國極大的激勵和鼓舞!這個時候,他們找到了吳健雄。
這時,吳健雄已與丈夫買好了返回大陸的船票,但爲了這項實驗能夠成功,他們毅然選擇留下來,因爲當時的新中國沒有條件支持她完成這項艱難的科研。
最終,她真的帶領實驗走向了成功!這項得到成功驗證的成果,最終震驚了國際物理界。該實驗頭一年得到驗證,第二年諾貝爾獎就頒發給了李政道、楊振寧!
但令人遺憾的是,她自身因爲某些原因,卻最終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1973年,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夫婦二人時說道:你們是華人中傑出的代表,爲世界的科學作出了貢獻,是我們華人的驕傲,是全世界華人的驕傲。
1990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以吳健雄的名字命名了一顆國際編號爲2752的小行星“吳健雄星”,以紀念她在科學領域的卓越貢獻。
吳健雄曾經說,“科學中少了女性,是對潛在才分一種可怕的浪費。”
儘管身在海外,但是她卻時刻惦記着祖國的科學發展工作。1994年,吳健雄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25萬美元,捐贈給了母校明德學校作爲基建費。隨後,她又捐出100萬美元,以父親的名義建立了“吳仲裔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子。
她說,作爲一名科學家,她拿不出更多的錢來,但是作爲華夏兒女,她可請海內外優秀的科學家來做學校的顧問,推動祖國科技建設的發展。
1997年2月16日,吳健雄因中風病逝,享年85歲。正所謂,落葉歸根!她生前遺願是將骨灰帶回她的故鄉江蘇蘇州太倉瀏河。
她的墓碑上有這樣一句話:她是卓越的世界公民,和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