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文學藝術形式,其在對仗、音律方面都有着較高的要求。通俗來講就是一字一音,上聯與下聯之間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等,此爲對仗;在平仄上則是相反,比如上聯爲平音,下聯則要以仄音相對,此爲音律。

一般對聯中的上聯都是以仄音收尾,下聯以平音結束。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對聯是以平音收尾的,畢竟對聯作爲一種靈活的文學藝術形式,其具有較高的多樣性,過於嚴格的要求反而失去了對聯遊戲的樂趣所在。

因此,在古代通常是茶餘飯後的一種休閒娛樂遊戲,對聯看似格調極爲高雅,其實它也極具平民性,並不一定是才子佳人參與的遊戲,在百姓中也是常見。

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一則古代的對聯故事,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才子妙對下聯,堪稱絕對,這是怎樣的故事呢?一、《紅樓夢》經典對聯

對聯之所以讓人感覺“高大上”,主要原因就是在古代有着極高的要求,對仗、音律只是對聯最基本的常識,能夠完成一副水平較高的對聯,講究“意境”纔是佳作。

如果只是單純的講究對仗、音律,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並且毫無美感可言。要知道,對聯本身是文學藝術的存在形式之一,既然叫做藝術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欣賞性、審美性。對上一副對聯比較簡單,但要包含“意境”之美,卻很難。

《紅樓夢》作爲一種“紅學”文化,除了具有較爲完美的構架之外,最吸引人的便是其中諸多的詩詞、佳句,讓一個個才子佳人的個性與特點生動地映入讀者的眼簾。

在“元春省親”那幾章裏,大觀園建成後,每個庭院都要寫牌匾、作楹聯,我們可以看到曹先生極深的文學功底,最爲經典之一就是黛玉居所“瀟湘館”的楹聯。

“寶鼎茶聞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這副楹聯對仗工整,音律考究,挑不出任何問題,最爲精彩的是:上聯與下聯之間的呼應,完美地勾勒出瀟湘館的景色,不僅僅如此,更在其中影射着居所主人黛玉的那種憂傷之美,呼之欲出。

竹中精舍,清泉股股,顯得愈發翠涎欲滴;香菸繚繞,如夢如幻,亦憂亦愁,把黛玉清麗脫俗的人設鮮明的刻畫出來,其意境之美令人讚歎不已。二、對聯的平民化

通過對“對聯”的淺顯瞭解,知道對聯中包含着很大的學問,尤其這個“意境”則是對聯中的神韻所在。也可以說,對聯貴在講“意”,“意”達到一定的程度,其他要求都可以稍作“寬鬆”,而這個“意”字,增加了對聯的趣味性,使對聯成爲平民化。

星爺主演的《唐伯虎點秋香》中與參謀對聯的的經典片段,讓人記憶猶新。參謀提出上聯“畫圖裏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童可笑可笑”,這副上聯寓意是在貶低唐伯虎在畫府中卑微的書童身份,而唐伯虎則對出下聯“棋盤內車無輪馬無繮,叫聲將軍提防提防”,意指參謀過於高傲自大,讓將軍小心參謀圖謀不軌,頗有“挑撥離間”之意。

嚴格來講,平仄上略有欠缺,但對聯中表達出的深層含義令人拍案叫絕,而這也正是對聯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尤其在娛樂項目比較匱乏的古代,趣味性使對聯趨於平民化,並使這個文學藝術逐漸傳承下來。三、才子妙對下聯

在古代,但凡有點學問的人都能夠隨口對上幾副對聯,成爲消遣的娛樂遊戲,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發生在古代的一則關於才子對聯的小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具體年間已經無法覈實,其經典的對聯倒是傳頌至今。

我們都知道,古代男子只要家中稍有些經濟條件的都會苦讀詩書來謀取功名,也是改變一個家族命運的捷徑,即使沒有考上功名,畢竟經歷過十載的寒窗苦讀,大多書生都會有一定的文學功底。

話說,有一書生進京趕考,在交通工具不發達的古代,進京就是一個長途旅行,基本是靠行走來完成“旅途”的,這個書生也不例外。

當書生跋山涉水快到京城時,由於身體過於疲憊,夜色已晚,想找一處地方投宿,恰好看到前面有個寺廟,便前去打聽。

恰好有個和尚挑水往寺廟方向走去,書生急忙上前問宿,和尚見書生有幾分書卷氣,一時興起說道,“我這有一聯,如果你能對出,就讓你留宿一晚”。書生聽罷,忘卻了身體的疲憊,來了興致欣然應允。

和尚說道:“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這上聯寫的是當時和尚自身的情景,晚上挑水回寺,兩隻水桶分別倒映着明光,視爲“擔回兩輪明月“,景色寫實,比擬生動,可以說是非常好的上聯。

出聯容易對聯難,很多時候在出上聯的時候就像是出考題一樣,能否對上其中的“心思”纔是對聯的精髓所在。

書生思考片刻,吟出了下聯:“傍晚洗衣,弄碎一片彩霞”。書生同樣以寫實景色的手法描寫出傍晚河水中倒映着彩霞,在洗衣時激起河水漣漪,擾了水面的平靜,顯得彩霞紛亂,用“弄碎一片彩霞”來形容再貼切不過,惟妙惟肖的寫實,與上聯借位的景色描述相互呼應,堪稱絕對。

這副對子,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三更”與“傍晚”不是十分工整,“三”是數詞,下聯通常也要用數詞來對,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三更”是一個時間段的描述,所以下聯的“傍晚”與之相對,也算是對仗的。

最主要的是,上聯與下聯之間景色的寫實非常形象逼真,前面我們講過,對聯的趣味性體現在“意境”上,寫“意”纔是對聯的核心內容,如果只是表面上的對仗工整,沒有內含則毫無趣味可言,而此聯恰好體現了對聯的高雅與娛樂兼顧所在,也正因爲如此,此聯才被流傳至今,成爲絕對之一。小結:

我們都知道的是,對聯是中華文明流傳下來的文學精粹,是一種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歷史的發展與文明分不開,也可以說是文明的進步纔會促成社會的進步 ,而文明最主要的構成則是文學與藝術,因此成就了五千年中華文明古國的底蘊。

在網絡文學發達的今天,對聯作爲一種傳統的文化瑰寶,以其高雅的、一字一音的特殊構成,讓很多年輕人望而怯步,當然也不乏精通音律的佼佼者存在。

文明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像對聯這樣的傳統文化應該在歷史滾滾向前的車輪中得到很好的傳承。網絡方便性爲我們提供了交流的平臺,更提供了極多的拓寬知識的空間。當我們的手指在手機屏幕上滑動時,應該關注下已經被遺忘的歷史與文學。

其實對聯也具有較高的娛樂性,對上一副好的對聯,就像喫雞贏了打遊戲、打球贏了打比賽,會有一樣酣暢淋漓的體驗。

老祖宗說的話不假“書中自有黃金屋”,只有多讀書才能更好的豐富自已的知識,開拓自已的視野;只有從書中不斷汲取“營養”充實自已,才能在人才濟濟的社交圈中脫穎而出。

參考資料:《紅樓夢》《唐伯虎點秋香》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