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生命力頑強的槐樹到喫榆錢品味槐花,從青澀的記憶到綿香的刻骨,人生在歲月的長廊中穿行,應該感謝大自然的花香溫暖和愛撫了我們的心靈。原標題:[靜海文化] 五月槐花香(作者:胡俊臣)。

原標題:[靜海文化] 五月槐花香(作者:胡俊臣)

五月槐花香

作者:胡俊臣

五月的風,撥響了哲人的心絃,五月的雨洗亮了詩人的眼睛,五月的草染綠田野山川,五月的鮮花芬芳豔麗,美麗的五月給人太多的遐思和妙想。生活的畫卷被季節的靈動渲染,然而我的靈魂卻因五月的槐花而幸福、天真地舞蹈。

我喜歡槐樹,更愛槐花,尤其它的品格。在我的家鄉,槐有國槐和刺槐之分,刺槐又稱洋槐。槐樹的適應能力很強,生長迅速,無論是山坡和貧瘠的溝塄都能夠成活並且長勢旺盛,當年栽種三、五年就長高了,成材後便是做傢俱的上等材料。至於槐花,我想除了果樹任何樹開的花都沒有洋槐樹開的花更像花了。三月的春風,早早地孕育着、磨礪着、催生着槐樹希冀的花蕾,到了五月槐花像個嬌羞少女,用熱情、激情和幻想怒放自己青春的容顏。它潔如磯玉,卻不像梨花那麼冷豔,它的花瓣僅瓜子般大小,卻鮮嫩豐潤、晶瑩剔透、美而不嬌;它的花朵包裹在虯枝上,花團錦簇,花與花在稀疏的樹葉間手拉着手,肩並着肩,簇擁着、親密着、微笑着、美麗着,在微風中搖曳, 在細雨中纏綿,桌而不凡地昂首於天空。居高卻不盛氣凌人,秀美卻不矯揉造作,“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槐花默默地在風雨中相互依偎着團結向上,這就是槐花的品格,我喜歡這樣的品格。

我愛槐花, 它的馥香總是讓我放慢腳步,用眼睛去品讀,用耳朵去聆聽,用鼻子去感受,用心靈去感悟。它在我們上下班的路上,在窗前,在村落裏,在田頭的溝塄上。我們隨時都可以聽到,微風吹拂,槐花將縷縷幽香輕輕灑落,在鼻尖上舞動,敲開心扉,沁人心脾。它濃郁的香馨在大街小巷水一樣漫漫地流淌着,在古銅色的夕陽中醞釀清醇淡雅的槐花美酒,飲醉傍晚,飲醉夜色,將人們催入甜甜的夢鄉。

小時候家在東北,老家的槐樹不多,榆樹倒隨處可見,每當樹上掛滿了榆錢,就爬上去採摘品嚐,它滑滑的,味道青澀。喫榆錢着實給童年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記憶。後來,舉家搬來天津,這裏的榆樹少了,而槐樹卻鬱鬱蔥蔥,舉目皆是。像情人一樣,相處長了便有了感情,正如我與這槐樹、槐花。聽老人們講,捱餓年代喫槐花的經歷,槐花還救了不少人的命,槐花不僅可觀可嗅,還可餐。這讓我對槐花更增加了一種敬畏之情。有人把槐花蒸着喫,或烙成槐花大餅,雖喫法各有不同,但此時喫槐花,決不是昔日的充飢,而是愜意的品嚐大自然的恩賜。槐花好喫需先嚐而後快,於是我頓生“惡念”,找來一個長長的鐵鉤子,殘忍地在盛開槐花的槐樹上鉤下一枝,當我把它舉在手上,好一股清香撲面而來,摘一朵槐花,輕輕的含在嘴裏,生怕咬痛了它。頓感口舌生津,恬淡宜人,從此槐花的香痕便深深地刻在了我的骨子裏。

從生命力頑強的槐樹到喫榆錢品味槐花,從青澀的記憶到綿香的刻骨,人生在歲月的長廊中穿行,應該感謝大自然的花香溫暖和愛撫了我們的心靈。跋涉在旅途只要心中盛滿花香,一切都將很美好,都將值得讚美和珍惜。一如槐花,將淡雅的芬芳融入世人的氣息,讓我們在世俗世界裏,懂得以一顆平常的心去對待周圍的一切,去僞存真,默默綻放,靜靜感悟生命的真諦。

胡俊臣,男,天津市靜海區中旺鎮人。自1990年先後在《天津日報》、《天津農民現報》、《農民文摘》《東方文藝》、《金田》、《中國現代詩》、《天津工人報》、《通俗小說報》、《中國國土資源報》、《中國環境報》、《海河文化》、《天津日報-靜海文匯》、《境界》等報刊雜誌發表詩歌、散文、小說、報告文學、隨筆、四百餘篇首。其中詩歌《追趕太陽》榮獲1993年中國文學藝術北京筆會全國大賽二等獎;曾在《農民文摘》舉辦的全國徵文中榮獲優勝獎;散文《四季畫廊》榮獲第十八界“文化杯”全國孫犁散文獎優秀獎,組詩《生命的律動》榮獲首屆中國天津詩歌節入圍獎,詩《故鄉我是你的一棵樹》榮獲第二十二界“東麗杯”全國魯藜詩歌評獎優秀獎,作品入選多種文集,著有文集《生命的律動》,系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

相關文章